|
本文主要談談在沒有專業濾鏡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攝像機的白平衡、光圈和電子快門,拍攝水面、落日、黃昏和夜晚的景色。
1、拍攝波光粼粼的水面
水面上閃閃的星光,隨着波影在輕輕搖曳,波光粼粼的水面效果是在電視藝術片中精彩的畫面。要想這樣的效果,要求在晴天條件下逆光拍攝,順光則不會有水面波光映入鏡頭的效果,拍攝時陽光以低角度爲宜。在用專業攝像機拍攝時,爲了取得水面反光點類似照相機星光鏡拍攝出的米字鏡的效果,需要把攝像機鏡頭的光圈置於手控,縮小鏡頭的光圈至F8~F11。縮小鏡頭的光圈,主要是爲了讓水面反光在映入鏡頭時光線的衍射原理表現得更加明顯,形成在光點周圍有數條發散狀的星光效果。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畫面的整體曝光量要略欠一些,以波光的高光點曝光基準。如果在拍攝過程中,出現收到F8~F11光圈時整體畫面曝光依然過度的情況,那是由於濾光片沒有選擇好,可以選擇合適的濾光拍攝。
2、一些拍攝色彩絢麗的落日黃昏
一些搞攝像的朋友拍攝到的落日畫面不夠豔麗,顏色總是紅的不夠紅,黃的不夠黃。其實這大多是自動白平衡的錯。
自動白平衡雖然減少了手控調整畫面色彩的煩瑣,但在正確還原畫面色彩方面,尤其是需要營造特殊效果方面就欠缺了。這裏我們講的是營造落日黃昏色彩絢麗的效果,需要做的就是把白平衡調偏,把攝像機的白平衡功能設置爲手控方式,用一塊淺綠色的紙張以與地面45°傾斜角正對攝像機,改變攝像機焦距,使綠紙充滿攝像機的整個畫面,按動白平衡高速按鈕數秒,使白平衡調整完成。這時如果通過彩色尋像器觀看,是不是整個黃昏色彩不夠,換一張墨綠色的紙再調整白平衡看看,怎麼樣,夠紅了吧。如果現場調整沒有這樣的紙張,可以用綠色衣服等代替。在拍攝的畫面偏其他顏色時,可以參照《攝影與攝像》2003年第5期25頁白平衡調整表格裏的提示操作。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黃昏時色彩難以控制,如果需要還原正確的色彩而不是偏色的效果時,需重新調整白平衡,而且要注意白紙與主光源的光線入射角度,一般是以白紙與地面45°傾斜角,再與光源入射光方向45°傾斜角的位置調整,這樣在黃昏環境中就能正常還原色彩了,不然總會有偏色現象存在。
3、拍攝寧靜的夜晚
如何在白天拍攝出夜景,對於專業攝像機,需要把濾光片調整到“1”的位置(爲3200K的低色溫片),白平衡設定爲預置,通過現場監視器觀察,是不是畫面已經整體偏藍色調了?當然這時畫面的細節太多,不像夜景,需要把攝像機的光圈控制改爲手控,手控縮小攝像機光圈,損失掉畫面的暗部細節,這樣夜景的效果就營造出來了。如果還嫌畫面不夠藍,還可以把專業攝像機的白平衡設定爲手控調整(A或B檔),對準深黃色紙張調整,藍色的夜空就會呈現。
4、巧用電子快門當“灰鏡”
很多攝像機在拍攝明亮的天空或太陽時,手控光圈縮小到F16,也常會出現畫面整體曝光依然過度的情況,尤其是晴天烈日拍攝太陽的鏡頭時更加明顯。常規的解決方法是在不改變畫面整體色彩的情況下,在鏡頭前加用專業灰鏡,還可以打開攝像機的電子快門功能,把快門調整到1/125秒~1/1000秒之間,就會發現畫面的曝光正常了,這樣也就省去購買價格不匪的灰鏡了。此外,巧妙運用電子快門,把時間調整到1/125秒以上,拍攝快速飛翔的小鳥、飛速奔馳的火車等快速運動的物體時,還可以發現在後期做慢動作時,幾乎每一幀畫面都是比較清晰的,而正常電子快門時間拍攝則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