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銀川9月12日電(記者曹健)記者日前從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爲保護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寧夏已累計從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搬遷居民4.94萬人。
據介紹,六盤山是涇河的主要發源地,六盤山水源地保護直接關係到甘肅涇川縣、陝西淳化縣、寧夏涇源縣等涇河流域28個縣數百萬居民生產生活用水。
寧夏涇源縣扶貧辦主任馬義全介紹說,涇源縣有12.2萬多人,其中40%的人口都生活在六盤山林區。長期以來,六盤山林區居民一直存在上學難、吃水難、看病難、行路難四大生產生活難題。由於基本生存條件沒有改變,以往的就地扶貧,資金投入後卻很難見到效果。
“生活在林區,生活用柴、開墾荒地等對林區破壞較大。爲此,涇源縣從2001年開始從林區易地移民。林區居民下遷一方面能保護林區生態,同時也能改善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按照人均2.7畝耕地計算,每下遷1個人就能退出2.7畝林地。”馬義全說。
移民後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還爲移民致富提供了可能。2002年由涇源縣土窯村遷入長山頭農場的洪買哈,在老家種了10餘畝25度以上的坡地,一年收入1000多元。移民到長山頭農場後,3畝多地一年就能收穫糧食1000多公斤。而且由於交通方便了,打工一年還能賺6000元,家裏的人均收入由以前的800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元。
據悉,六盤山生態移民主要遷往紅寺堡移民開發區、國營渠口農場、國營長山頭農場以及鹽池縣城西灘開發區等地。
根據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易地扶貧搬遷“十一五”規劃》,生活在生態位置重要、生態環境惡劣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仍將是搬遷的主體之一。屆時,六盤山水源涵養林區將有更多的農民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