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記者郭宇報道
收取“交通擁堵費”全球風靡。近兩年來,國內多個城市不斷爆出將收取“擁堵費”的消息,由此引發的爭論不絕於耳,但至今沒有一座城市徵收“擁堵費”。
不過,最近這個局面將可能被杭州或者深圳打破。
日前,從杭州和深圳分別傳出消息,兩個城市將部分收取“交通擁堵費”,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改善城市空氣環境。
【徵收區域】
杭州:在西湖風景區徵收
30多萬輛機動車每天在杭州的主城區川流不息,而且每年還以5萬輛的速度在飛速增加,高峯時期的道路擁堵不僅影響市民出行,而且影響杭州的旅遊環境。
去年11月,杭州爲此專門召開會議,提出徵收“交通擁堵費”議案。經過半年多的醞釀之後,將付諸實施。
近日,“城市公交規劃及城市慢行系統規劃主題展”正在杭州規劃局展示,其中,《西湖風景區綜合交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收取“交通擁堵費”有所涉及。
《規劃》的執行將採取漸進式。近中期將採取分區分時段進入風景區收費和憑通行證進入的管理措施;而遠期將逐步向全區全時段進入風景區收費和憑通行證進入的管理措施演變。
《規劃》還將根據風景區遺產的重要程度,以及交通擁擠、污染程度來劃分等級不同的交通管理區,通過設置交通管理站將各區分開。
風景名勝區將分爲四個交通管理區和一個交通管理協調區。四個交通管理區分別是“西山”區、“南山”區、“湖”區和“城”區。
“西山”區是指景區內以五老峯隧道、吉慶山隧道、靈溪隧道構成的西南半環路周邊及其以西的區域,“南山”區是指景區內以九曜山隧道、玉皇山隧道、萬松嶺隧道構成的南半環路周邊及其以南的區域,“湖”區是指由環西湖的北山路、楊公堤路、南山路、湖濱路構成主環路周邊及其圍合的西湖。
以上三個區今後將成爲擁擠收費和通行證進入管理的實施範圍。“城”區指風景名勝區界線外的湖濱地區。
【徵收對象】
深圳:只對小汽車徵收
和杭州一樣,深圳對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非常煩惱。一年前,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就曾對媒體宣佈,深圳正在研究徵收“擁堵費”的方案。
不過,深圳在徵收“擁堵費”方案的制定方面沒有杭州的速度快。據張思平介紹,該“交通擁堵費徵收方案”將進入認證階段,深圳市擬對特定時段駛入特定區域的小汽車徵收專門費用。目前,該方案還沒有公示。
深圳地理格局較爲特殊,呈東西長、南北窄帶狀。據瞭解,深圳現有可行車道路2174公里,而汽車數量卻增長迅速。近年來深圳汽車數量以每年20%速度增長,今年3月,汽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成爲繼北京、上海等城市之後,少數汽車數量達百萬輛的城市之一。如此情況下,交通自然不堪重負。
據深圳市規劃局出臺的方案介紹,“交通擁堵費徵收方案”即將進入認證階段,隨後進行公示,收費的具體環節將在公示期徵求市民意見。
面對外界的爭論,張思平說,徵收交通擁堵費的目的是引導小汽車上路的時間段和區域,讓道路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時,對於佔用道路資源多的小汽車使用人徵收費用,對於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佔用道路資源少的乘客不收費,也體現了“多使用多付費”的原則,凸顯公平。
【延伸閱讀】
徵收“擁堵費”早已流行
“交通擁堵費”早已在歐美地區流行,不過世界上最早吃螃蟹的是新加坡。1975年,新加坡就開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域徵收“交通擁堵費”,除公交車輛外,進入收費區的車輛每天收費3新元。
2003年2月和今年8月,英國倫敦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也先後開始對市中心的車輛徵收此項費用。據瞭解,倫敦主要針對進入“擁堵區”的大卡車和豪華轎車等大排量車收費。倫敦對進入市中心的小車徵收交通擁堵費後,每天進入市中心的小汽車減少20%—30%,公交車因此較以前提速25%。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紐約計劃對交通高峯時間進入市中心曼哈頓地區的車輛收取“擁堵費”,對非週末時間6時至18時進入曼哈頓地區的車輛收取“擁堵費”,每輛轎車收費8美元,每輛卡車收費21美元,美國政府已同意爲此計劃提供3.54億美元資金援助,紐約可能成爲美國首座收取“堵車費”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