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天津9月29日電(記者 張建新)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日前公佈的《2007年中國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技術分析報告》顯示,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在連續兩年呈下降趨勢後,今年又出現較大反彈,達到91.47%。在受病毒感染的用戶中,感染病毒3次以上的用戶達53.64%,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調查顯示,趨利性成爲計算機病毒發展的新趨勢。網上製作、販賣病毒、木馬的活動日益猖獗,利用病毒、木馬技術進行網絡盜竊、詐騙的網絡犯罪活動呈快速上升趨勢,制約了我國網絡銀行的普及應用,網上治安形勢非常嚴峻。
“密碼、賬號被盜”現象猛增,成爲病毒危害的新特點。2007年密碼被盜佔調查總數的14.24%。這是由於當前木馬、病毒很多具有盜竊用戶敏感信息的特點,並且犯罪分子將木馬、病毒和相關技術作爲從事網絡犯罪活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近年來病毒功能越來越強大,不僅擁有蠕蟲病毒傳播速度和破壞能力,而且還具有木馬的控制計算機和盜竊重要信息的功能。2006年“熊貓燒香”這一複合型病毒的出現改變了病毒製作者的想法。他們發現,利用蠕蟲的傳播能力和多種傳播渠道,可以更快、更多的幫助木馬傳播,從而攫取更大的非法經濟效益。“熊貓燒香”病毒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感染了數以萬計的機器,瘋狂下載、運行各種木馬程序,給被感染的用戶帶來重大損失。繼“熊貓燒香”之後,複合型病毒成爲了病毒製作者的新寵兒,這一類型的病毒大量出現,比如仇英、艾妮等病毒。
同時,網上販賣病毒、木馬和殭屍網絡的活動不斷增多,且公開化。利用病毒、木馬技術傳播垃圾郵件和進行網絡攻擊、破壞的事件呈上升趨勢。
專家說,病毒的製造、傳播者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越來越強,這種趨利性引發了大量的網絡犯罪活動,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安全防範意識和技術,另一方面要提高對網絡犯罪活動的發現和打擊能力,遏制網絡犯罪活動的上升勢頭。
自從2001年4月公安部主辦了我國首次計算機病毒疫情網上調查工作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七次調查活動。
截至2007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已經從2001年的2650萬戶激增到目前的1.62億戶,僅次於美國2.11億戶的網民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