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1日電(記者吳晶)舉辦環保時裝秀、設立綠色節約獎、利用廢品製作舞臺道具……我國2.6億大中小學在校學生正在自發通過這些創新形式,在生活點滴中實踐節約。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高校後勤改革處處長朱寶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開展節約型學校建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清華大學用“綠色教育”思想培養人,用“綠色科技”意識開展科學研究和推進環保產業,用“綠色校園”示範工程薰陶人。學生的勤儉節約意識被納入行爲守則和德育考覈,在建設節約型校園中的表現和成績也與獎學金、評優結合起來。
爲了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清華大學31個院系200多個團支部開展了150餘場活動,1萬多人次提出可行性建議和1048條節約“金點子”,寫出180篇主題徵文。許多院系還把節約下來的日用品、衣物、書籍、文具等捐獻給貧困地區。
北京大學自1991年開始在全校實施用水用電“指標管理,超標收費”的辦法,2001年又對全校施行用水用電全額收費的辦法,不斷加大節水節電的力度。2006年學校又對學生宿舍實施“定額管理,計量收費”,使學生在平常的生活、學習中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北大學生還以“節能減排”爲主題,在暑期先後赴河北、河南、山西、甘肅、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雲南等地,深入企業、社區、農村、學校,開展宣講、座談和調研。赴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實踐團還與當地高校成立“綠色聯盟”,共同培訓志願者。
一些高校將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節約型校園建設。北京交通大學使用的無負壓供水系統、“隔膜式腳踏淋浴器”“智能化浴室管理系統”“不漏水嘴”“延時自閉閥”“大小便紅外自動沖洗器”,都是學校師生自行研製的。其中僅無負壓供水系統一項每年就節省25萬度電。同濟大學重點實施了學生集中浴室太陽能利用改造、浴水熱回收、中水回用等節能技術,年節省柴油2萬多公斤。
一些學校還創新獎勵機制。如北京化工大學每年從節能獎勵基金中拿出2萬元設立“節能助學獎”,使學生既成爲節能活動的參與者,又成爲節能活動的受益者。浙江餘姚市東風小學不僅自編節能環保教材,每週開展一節環保教育課,還設立綠色節約獎,形成以綠育人的評價機制。
“‘節能減排’學校行動不僅帶來直接的環保效益,還能幫助未來的建設者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爲習慣,意義重大而深遠。”朱寶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