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我要到北京觀看奧運會。”今年6月,年近九旬的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到北京訪問時許下的“諾言”被天津民間藝術家王金義雕刻在一塊米粒大的象牙上。這件超小的作品不僅在青島參加“揚帆奧運·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精品巡展”時引起轟動,還被當成“藝術精品”贈送給北京奧帆委作永久收藏。
薩翁“諾言”感動天津藝人
今年6月27日,年近九旬的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在北京訪問時,曾對媒體表示:“如果身體狀況允許,2008年我要到北京觀看奧運會,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相信這將是一次最成功的盛會!”
從媒體上得知這一消息以後,天津民間藝術家王金義異常興奮。他決定用微雕藝術來記錄薩翁的“諾言”。
米粒象牙刻下35個漢字
起初,王金義把“諾言”雕刻在米粒上,作品即將完成時,他卻突然改變了主意。“米粒受潮容易變形,不利於保存。”
他決定用象牙代替,於是他把一小塊象牙磨成了大米的形狀,大小與米粒相當,然後才往上面刻字。“所有操作都是在顯微鏡下進行,象牙硬度大,比米粒更難刻!”花了一整天時間作品終於完成了,包括薩翁的“諾言”、落款等,一塊米粒大的象牙上共雕刻了35個字。
今年8月在青島舉行“揚帆奧運·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精品巡展”時,這枚米粒大的象牙微雕一經展出便引起轟動,一名外國遊客觀看後拉着王老的手連稱神奇。作品也被當成“藝術精品”贈送給北京奧帆委作永久收藏。
王金義從小喜歡雕刻,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公佈之後,他連夜創作了蛋雕畫“福娃”。雖然“福娃”是標誌性圖案,但爲了表現畫面的動感,王金義在創作時加入了自己的創意。比如“歡歡”背後多了一團火,不僅增加了動感,也象徵紅紅火火。而“貝貝”和“妮妮”的腳下則添加了風和雲彩的圖案,以表現運動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