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十月十一日晚開幕,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亮相深圳第九屆高交會。
“嫦娥”繞月飛行時能傳回怎樣的畫面?“嫦娥”奔月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昨天(17日)記者採訪相關航天專家,瞭解“嫦娥一號”奔月之旅的點點滴滴。
兩次變軌短暫唯一
“嫦娥”探月,要飛行38萬公里。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蕭耐園告訴記者,它將通過三個軌道———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環月軌道,完成“三級跳”。這個過程中,發動機將點火9次—10次,每一次點火,都是爲了使衛星保持和提升速度,同時調整或變化飛行軌道。在地月轉移軌道上,第三級火箭與衛星實現星箭分離,當到達月球附近200公里時,“嫦娥”將依靠本身攜帶的小型火箭點火制動減速,進入環月軌道。
上海航天動力推進領域一位專家表示,“嫦娥一號”在調相軌道上第三次至近地點時,和第一次到達近月點時的兩次點火變軌最爲關鍵。前者可讓衛星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後者則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環月軌道。這兩次變軌都是短暫和唯一的,無法重新來過。
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前,“嫦娥一號”將加速達到10.9公里左右/秒,但何時加速要經過精密計算,因爲在最佳位置進入最佳軌道的時機,只有在某一天的半個小時內,過了這半小時,就很難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了,因此絕對不能錯過。
“嫦娥”繞月工作一年
當“嫦娥一號”到達月球附近,便開始第一次制動減速,進入一個環月軌道,之後還將進行兩次點火減速,進入指定的環月軌道,這個軌道是經月球南北兩極、距月面200公里高的圓形極月軌道,運行週期爲127分鐘,在這個軌道上,“嫦娥一號”將開始爲期一年的探測工作。
蕭耐園說,在距離月球200公里圓形軌道上,“嫦娥一號”的探測視野能全面覆蓋月球,並獲取較高分辨率的圖像。據介紹,目前國外立體的月球地圖只有兩三幅,且做得不完整。“嫦娥一號”將搭載一臺CCD立體相機和一個激光高度計,兩者結合繪製完整細緻的立體月球地圖。
同時,“嫦娥一號”的相關任務還包括對月球的土壤進行分析。據瞭解,月球上的氦-3在土壤裏大概有100萬噸—500萬噸,這是可控核聚變的能源原料。
最後可能撞月謝幕
蕭耐園認爲,如果在一年內圓滿實現所有預定科學目標,“嫦娥一號”可能以撞月謝幕。“如果能撞月,就可近距離拍攝月球的高分辨照片供地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