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深圳市自2004年11月起就要求環境違法企業必須在媒體上公開懺悔,並做出守法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僅今年1至9月,就有14家企業在媒體公開懺悔。至於原因,深圳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要把環境行爲和企業聲譽、企業形象結合起來,讓企業在違法時必須考慮成本付出。據悉,今年推出的一些新規對遏制企業違法排污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所謂公開懺悔,想來就是讓環境違法企業在報紙、電視、廣播中承認錯誤,然後表示“痛改前非”。其實,最瞭解一家企業的生產經營、設備設施、技術改造等相關狀況的,莫過於這家企業自身,所以環境違法企業對於自己犯了哪些錯誤,心裏早有一本明賬。不過,心中有數是一回事,站在全市人民面前表示“污染環境的就是我”則是另一回事。負責人顏面掃地不說,讓市民指指點點,企業形象可就毀了。從這個角度講,深圳市的做法確實是高。
公開懺悔往往讓人想起上學時的點名、公開罰站。那個時候,對於上課愛走神、愛說話或者愛搞一些小動作的學生,一些老師的對策是讓他站會兒,不加責備,只是讓其他同學“看看他”。在大多數同學眼中,這比被老師批評一頓或寫檢查還要難堪,所以這招很有效。這種做法由於備受各界詬病,現在已不多見。人們終於明白,以損毀別人尊嚴換來的收效,真的很難說有多少積極意義。
公開懺悔也是一樣。這些在大庭廣衆之下自我批評、求取原諒的企業,是誠心誠意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了呢,還是爲避免更大的難堪,希望以虛心的姿態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呢?如果企業對於破壞環境沒有多少認識,只是想着“這次逮着了算你的,下次逮不着算我的”,那麼,公開懺悔也很難換來長遠收效。
何況,深圳還同時運用了一個“殺手鐗”——綠色信貸。哪家企業有環境違法行爲,銀行就停止向哪家企業發放貸款。面子問題是小事,臉皮厚點就過去了,但真金白銀可是大事。哪家企業敢和錢“叫板”呀!所以讓公開懺悔就公開懺悔,讓上哪懺悔就上哪懺悔!
環保是大事。擁有一個美好環境是人們共同的夢想,特別在一起起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事件後,環保更是成爲人們頭腦中的敏感字眼。深圳市對於環保的重視,確實應該讓一些眼睛只盯着GDP和財政增長的地方感到汗顏。深圳對環境違法企業不留情面,甚至痛下殺手,有其積極的意義。不過,治理環境保護環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滿足於簡單的立竿見影。尋求建立一套合理的長效監管機制,比單純的讓某某某公開去懺悔,要有價值的多!(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