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29日)起,所有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都要按照規定對新生產的自行車刻制編碼。那麼,今後買到帶有編碼的自行車是否就能徹底解決丟車的困擾?新規的實施會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影響?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天津市民對新規存有三大疑問。
疑問1隱私會不會受到侵犯?
新規要求在流通環節,銷售企業負責填寫《自行車銷售(保修)登記單》,對購買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等進行登記,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自行車的同時需要出示身份證等相關證件。市民楊小姐對此表示擔心:“買車時登記的都是重要的個人信息,如果商家保存不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常有人把收集的個人信息倒賣給營銷公司,讓我們飽受‘騷擾’之苦。有關部門如何來監管這些個人信息,令人擔心。”
疑問2贓車能否找到車主?
市民張先生認爲,新規並沒有要求生產企業建立自行車和購車人個人信息數據庫。因此,生產企業只有自行車編碼,並不知道購買者的情況;而購買者的信息和對應的自行車編碼則分散在經銷商和銷售商所在地公安部門手中。在沒有建立統一的自行車編碼和購車人信息電腦數據庫之前,有關部門即使收繳了贓車,找到車主的難度仍相當大。
疑問3舊車交易能否杜絕銷贓?
以往,由於管理制度尚不規範,舊車交易市場往往成爲贓車銷贓點。如今,爲了配合自行車編碼制的實施,國家四部委同時出臺了《規範自行車購銷管理的通知》。但消費者擔心,雖然有關部門要求經銷商在買賣舊自行車時實行臺賬制度,對舊自行車的出售者和購買者以及自行車本身的信息進行登記,但在市場實際操作中,職能部門能不能有效監督經銷商真正落實執行這些制度,爲舊自行車提供合法、放心的購銷渠道,恐怕還有待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