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神往的——夢想 今年40歲的衢州人蘇學文,是個不折不扣的運動健將。“早上起來爬爬山,中午騎騎自行車,晚上去遊游泳。這就是我每天的運動三步曲。”他笑着告訴記者,在十多年前,他就跟幾位朋友一起,騎着自行車從衢州到黃山。“那次的黃山之行,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後,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騎着單車去更遠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3年前,蘇學文萌發出獨自一人騎着單車去北京的想法,並開始着手做準備。“那時候我經常騎車去衢州周邊一些地方,龍遊、常山、開化都是一天來回的!”去年10月,他專門到杭州花了2000多元買了一輛捷安特公路自行車,用了2天時間把新車騎回衢州,這輛車就是專門爲去北京做準備的。“我已經40歲了,在奧運會開幕前騎自行車去北京,圓自己的一個夢想,我想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了。” 在爲北京之行訓練體能的同時,爲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行程,他還仔細地查看了地圖,並和一位曾經騎車去過北京的朋友交流經驗,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在騎行的過程中,我每到一處,就打電話給家裏報平安,10歲的兒子蘇暢就會在中國地圖上找到我所在的位置,畫上一個圈。” 最快樂的——超越 11月11日,對蘇學文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從衢州出發,開始了準備已久的“迎奧運單車北京行”。之前,他加入了衢州市登山協會,很多會員專門趕來爲他送行。妻子周小花在他臨行前,還往他的腰包裏偷偷塞了兩個煮熟的雞蛋。 蘇學文第一天的行程是到桐廬,由於白天出發的時間晚了,到天黑時他纔到建德乾潭,距離桐廬還有數十公里。他並沒有因爲黑夜而退縮,而是裝上車燈繼續趕路。“藉着微弱的燈光,在異地他鄉陌生的夜幕中騎行。有一段夜路在山邊,沒有車路過時一片寂靜,只有風聲從耳邊吹過,非常的享受。我想騎行的樂趣莫過於此吧。”蘇學文在騎行的過程中,每天都找地方上網寫日誌發照片,在第一天的日誌裏他這樣寫道。 在這13天的騎行中,身穿騎行服,頭戴騎行帽的他是公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他沿途觀賞風景的同時,也成爲別人眼中的風景。“有一次騎在路上,一輛寶馬車從我身邊駛過,突然後座的窗戶搖了下來,有人從裏面伸出頭來對我豎起大拇指,我也向他揮揮手致意。”蘇學文說起這事顯得很得意,他覺得他這樣的身體是寶馬車都換不來的。這次的北京之行,蘇學文還創造了一項自己新的騎行紀錄:在第11天,他從山東陵縣一直騎到河北青縣,一天時間騎行190多公里,再一次超越了自己。 最艱難的——堅持 “這次騎行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獨行的孤寂、走錯路、冷空氣、爆胎……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戰勝了自己。”在這1700公里的行程中,蘇學文直言這是一次自我挑戰的過程。 在他騎行的第2天,他計劃是從桐廬出發過富陽後走鄉鎮公路,抄近道進02省道入15省道再至104國道。杭州的鄉鎮公路的路況不是很好,又沒有路標,他一天問了9次路。 第3天晚上,因爲車胎被扎破,無奈之下他在寂靜無人的曠野中推行了2公里,才找到一處有燈光的地方換胎,因爲他沒修車經驗,折騰了近一個鐘頭才重新上路,晚上9點多才騎到目的地。 第5天,在安徽境內,他不巧和南下的北方冷空氣相遇了,雨不大風很大,頂風冒雨騎行在淮南冷清寂寞的公路上特別辛苦,當天下午4時,蘇學文趕到安徽明光市,當他在賓館前臺脫去了淋溼的外套時,別人都吃了一驚。原來,他們都穿着厚厚的冬衣,而蘇學文卻只穿着件短袖。 “騎行在北方寒冷的冬夜,因爲寒冷,我經常會不斷地加快速度,背上、頭上開始出汗,可手腳卻是冰涼的。即使是騎行十分的艱辛,但我每天的心情都是舒暢的。”騎行過程中的那一幕幕,深深地印在蘇學文的腦海中。 最激動的——終點 11月23日傍晚6點30分,蘇學文騎着單車終於到達了他此行的終點——北京天安門廣場。 “終於看到了天安門。天安門是如此真切地在面前,我十分激動、興奮。經歷了13天艱苦的騎行,一路上與風雨共行,與寒夜同路;穿越荒野,跨過大江;超越了自己,戰勝了孤寂。更有爲此行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能不激動嗎!”在蘇學文的騎行日記中,他這樣寫道。 在北京,蘇學文短暫逗留了3天時間,去了故宮,登了長城,還特意到了奧運會場館“鳥巢”和“水立方”工地,遠遠地望上幾眼才心滿意足地離開。“我要特別感謝衢州登山協會的朋友們,他們一直關注着我、祝福着我;還有我的妻子,讓我這幾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中,讓我圓了夢。明年是奧運會,有機會我還要騎車去北京看奧運呢!”蘇學文激動地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