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2006年8月16日,中國第四支維和警察防暴隊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總統府前巡邏。新華社發(施金東攝) 新華網太子港12月6日電(記者黨琦陳威華)靜夜。海地首都太子港。 『???啪』,中國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營房外,一片拉槍栓、扣動扳機的聲音響起。 驗槍完畢,多名身著防彈衣、頭戴藍盔、手提步槍的防暴隊員跳上裝甲車,前往太陽城,參加聯合夜間巡邏行動。 學著他們的樣子,記者也全副武裝,擠上寫有『UN』字樣的白色裝甲車,與他們同行。 深夜進入高危區 『今天我們二分隊五小隊第一次赴太陽城夜間值勤,太陽城是紅色高危地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記安全第一,』12月5日晚上9時30分,二分隊隊長王正在行前動員中說。 太陽城地處太子港西北一大片貧民區,是非法武裝的最大據點,經常發生交火和惡性犯罪事件,甚至一些海地人也不敢貿然進入。自2004年匪徒向太陽城一處警察分局扔進手榴彈、炸死2名警察並將警局炸成一片廢墟以來,那裡至今沒有再設警察局。 2006年2月海地大選時,過渡政府不敢在那裡設投票站。 坐在裝甲車副駕駛位置的王正回頭告訴記者:『以前我們經常夜間執勤,但在太陽城這樣的高危地區夜間執勤,對五小隊而言還是第一次。夜間執勤從晚上10時,至第二天早晨6時。』 作為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11月下旬新接受的任務,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12月3日開始在太陽城夜間巡邏。 裝甲車車頂很低。記者在裝甲車內皮凳上坐穩後,裝甲車開始『轟隆隆』往前開。夜色濃重,車內外一片黑暗。透過裝有防彈玻璃的車前窗,能看見車前燈發出的光亮以及迅速後移的路面。 一身裝備25公斤 到了太陽城16號加強執勤點,裝甲車在路邊停下,等候巴西維和部隊和巴西維和警察的車輛。車內亮起燈,記者注意到,裝甲車內部蒙上了迷彩布。黑色皮凳邊,放著一把能打催淚彈和橡膠子彈的防暴槍。 巴西維和部隊和巴西維和警察按預定應該晚上10時到達,一同聯合執勤。巴西維和警察抵達後,王正要下車與他們打招呼。而巴西維和部隊今天不知因為何事,遲遲沒有來。記者想透過車窗看看太陽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但身上沈重的防彈衣和頭盔,令記者難以探身。 『防彈衣加上頭盔,還有手上這支步槍,差不多25公斤,』坐在記者對面的防暴隊員張深榮說。 出發前,王正特意在記者的頭盔裡墊上一塊毛巾,以防壓得頭皮發麻。『這防彈衣太重了,以前聽說防彈衣和頭盔重,沒想到這麼重,』記者一邊抱怨,一邊開始拉扯防彈衣。 『不能脫。即使坐在裝甲車裡,執勤期間也不能脫掉防彈衣和頭盔。遇到緊急情況隨時要下車,而且裝甲車也並非萬無一失,安全第一。最可怕的是狙擊手,不能掉以輕心,防護越多越可靠,』王正回頭說。 王正現年31歲,兒子剛5個月的時候他就離開家,來到海地。 『你們已經在海地執勤了8個月,是不是對防彈衣和頭盔都習慣了?不覺得重?』記者問張深榮。 『還是覺得很重,不過沒辦法,』張深榮如實回答。 『這不算最難受的,』王正接過話茬,『現在12月,天氣較以前稍微涼一些。5、6月份的時候最熱。裝甲車裡少說也有40攝氏度,又擠,像蒸籠一樣,我們穿著長褲、靴子、防彈衣、頭盔,又熱又累。下車也沒用,外面也一樣熱,還要徒步巡邏。』 較之從前稍平靜 大約晚上11時,巴西維和部隊終於到達16號加強執勤點。防暴隊員下車,立刻佔據四角,各守一個方向。 眼前的太陽城黑森森,安靜得可怕,偶有當地兒童湊過來要吃的。這裡是太子港最大的貧民窟,都是空心磚蓋的平房,低矮破落,偶能看見大小不一的彈孔,還有鐵皮牆、鐵皮頂的簡易房,似乎一腳便能踹倒。 與巴西維和部隊聯絡完畢,聯合夜間巡邏車隊出發。最前面開路的是巴西維和部隊,第二是巴西維和警察的車輛,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的裝甲車斷後。 太陽城內地形復雜,且多為土路,坑坑窪窪,裝甲車行駛困難。此時記者已被防彈衣壓得坐都坐不直,加上土路顛簸,已難以探身看窗外。只見前面車輛紅色的尾燈映照在裝甲車車前杆上,一閃一閃,襯著太陽城夜晚的黑暗。 一個半小時過去,6日零時30分左右,車隊回到16號加強執勤點。除了一名挨打的海地婦女前來哭訴以及巴西維和部隊單獨搜查兩處房屋外,沒有遭遇匪徒滋事。 裝甲車司機胡木森抹了把汗說:『這一小圈轉下來,滿身都是汗。不到20公裡,開了一個半小時,這路真不好走。』張深榮說,一晚上下來,他們幾乎能轉遍太陽城每一條大街小巷。長期以來,維和警察在太陽城不定時不定點地日間巡邏,加之夜間巡邏,已使這裡的治安略微好轉。 第二小圈巡邏開始之前,裝甲車把記者先行送回營地。此時,記者已被沈重的防彈衣壓得下車都感覺困難,而防暴隊員們還要回到太陽城,繼續執勤至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