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巴厘島12月7日電(記者任海軍高寒青)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一個會場內,16歲的英國男孩托馬斯·別爾比聚精會神地聽着代表們的發言,在他旁邊的16歲瑞典女孩漢娜·鬆德瓦爾不時記錄着什麼,表情頗爲凝重。 他們都是參加大會的青少年環保志願者,與他們一道前來的還有菲律賓女孩海澤爾·坎德拉里奧及印度尼西亞女孩埃尼·亞尼。在英國國家兒童局等機構的組織下,這些孩子前來巴厘島主要爲了呼籲各國採取切實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並讓與會者聽到孩子們的聲音。 生活在印尼農村的亞尼已經感受到了氣候變化給她所在村莊帶來的衝擊。“村子所在地區的乾旱期變長了,天氣情況也越來越難以預測,往年應該到來的雨水現在不光顧了,農民們的莊家減產了。”亞尼說。 坎德拉里奧則希望告訴人們,氣候變化及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對孩子們生活的影響非常大。 別爾比與鬆德瓦爾生活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但他們只是從父母的隻言片語中才對真正的寒冬有所瞭解。“現在冬天暖和了,下雪量明顯減少。”鬆德瓦爾如是說。 他們認爲,氣候變化的威脅已經真真切切,並將影響到孩子們的生活,“更多的人需要行動起來,需要做的事還很多。” “我們不應該被排除在決策機制之外!”鬆德瓦爾說出了孩子們的呼聲。她希望政治家們能給青少年一些機會,讓他們也對氣候變化討論施加影響。 別爾比等人的活動在上萬人蔘加的大會中並不顯得身單力薄。 7日下午,20名4歲至10歲的兒童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祕書處執行祕書德博埃爾遞交了全球12.8萬名兒童積攢下的80多萬個“綠色腳印”,向世人展示了孩子們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 在歐洲環保組織“氣候聯盟”的組織下,來自奧地利、德國、英國等10多個歐洲國家以及印尼、斐濟、薩摩亞等國家的12.8萬名兒童加入到收集“綠色腳印”的活動中。這些兒童通過走路、騎自行車等環保方式完成一段路程,就可獲得一個“綠色腳印”標誌。 “我們只想通過小事表明,孩子們也可以爲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一些來自巴厘島日出國際學校的兒童代表說。 |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 中國與氣候變化大會 -
中國代表要求繼續加強實施《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根基 -
德博埃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立場反映國際社會觀點 -
聯合國官員稱讚北京“綠色奧運”戰略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說中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言論、呼聲 -
聯合國官員說氣候變化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聯合國官員對繪成“巴厘島路線圖”表示樂觀 -
聯合國官員說氣候變化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聯合國官員說全球森林減少形勢嚴峻 -
聯合國官員說氣候變化談判需加強南北對話 - 聯合國官員呼籲增加在非洲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
潘基文呼籲巴厘島會議爲綠色經濟時代打開大門 -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呼籲發達國家加大援助力度 -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嚴重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 -
聯合國機構呼籲各國採取行動適應氣候變化 -
適應氣候變化 農民需要學習 -
應對氣候變化將創造大量 “綠色”工作機會 -
世界氣象組織呼籲加大投入以適應氣候變化 -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巴厘島面臨氣候變化的威脅 -
77國集團呼籲發達國家履行減排承諾 -
發展中國家強調以技術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
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呼籲發達國家進行技術轉讓 -
報告顯示富國在幫助窮國適應氣候變化上太吝嗇 -
地球熱帶區域擴張速度超過預期 -
英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印尼計劃植樹造林抵消氣候變化大會碳排放 | 國際觀察 -
氣候大會能否描繪"巴厘島路線圖" -
聚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新聞鏈接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2007年氣候變化大會議程 -
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
“碳中和”概念走向大衆化 -
溫室效應與氣候變化 -
我們的碳足跡 -
歷次全球氣候評估報告要點 新聞背景 -
《京都議定書》 -
《京都議定書》六問 -
氣候變化之前因後果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花絮、隨筆 -
巴厘島會議是"通往婚姻的約會" -
警世溫度計 -
發佈會變問責會 -
科技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 >>>更多內容請關注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