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丈夫修校捨累偏癱 妻子背他教書一背17年 -商報記者張婷 他,杜廣雲,河南省南召縣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師,17年前,他為修理校捨落下了半身不遂。17年來,他以殘疾之軀屹立在三尺講臺,只為山裡孩子們求知的目光;她,李正潔,杜廣雲的妻子,是她用堅實的脊梁背起他,日復一日行走在從家到學校3公裡的山路上。17年,她背起丈夫,也背起了偏僻鄉村幾代人讀書的希望。 A 修校捨,丈夫累偏癱,心想:教書恐怕是個遙遠的夢想了。妻子說:『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講臺上。』 杜廣雲任教的留山鎮大溝村小學,位於伏牛山脈的最深處。 從南召縣城坐車向東30多裡,再步行10多裡的山路,就到了這所只有9間校捨的山村小學。作為中國基層最小的教育單元,大溝村小學承載了大溝村遍布附近幾十裡溝溝嶺嶺500多戶人家的希望。 1981年,19歲的杜廣雲高中畢業,當起了大溝村小學的民辦教師。此後的十年裡,他拿著每月6.5元的民辦教師工資,樂呵呵地當著孩子王。 災難降臨在1990年。那年夏天,一場暴雨淋塌了學校的土坯房教室。暑假裡,村裡集資蓋新教室,杜廣雲興奮得跑前跑後,冒雨搬磚拉石頭,全身都濕透了。突然,他『撲通』一聲倒在地上,兩眼翻白,不省人事。雨水和勞累擊垮了年輕的杜廣雲,他的身體嚴重感染,病倒了。 病情好轉後,杜廣雲發現自己站不起來了,左半邊身子不能動。『不如死了算了。』時隔多年,杜廣雲依然清晰地回憶起當時遭遇橫禍的絕望。他擔心,教書恐怕只能是個遙遠的夢想了。 妻子李正潔看出了他的心思,走過來安慰他,『你放心吧,你不能走,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到講臺上去。』 丈夫離不開他的崗位和那些娃,娃們也離不了他,要是不讓他去教學,耽誤了娃們的前途,他這輩子也就廢了。抱著這種朴素的情感,這位不識一個大字的農婦從此背起教人識字的丈夫,從家到學校,每天6公裡。17年,算下來,趕得上長征的路程了。 B 17年來,她背著丈夫摔了多少次已經記不清了。但她卻摔出了技巧,只要一摔跤,她總能盡量摔到底下,用自己結實的身體替丈夫墊住硌人的山石。 從1990年9月1日開始,夫婦倆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度過的:大清早,李正潔起來做好飯,叫醒一家四口人,吃過飯,背起丈夫上路。一路上摸爬滾打趕到學校,妻子把丈夫安置好,再向幾個大一點的學生叮囑幾句,又得抓緊時間趕回去,家裡兩畝多地還在等著她。 自從背起丈夫教學起,李正潔最怕的是兩個季節,夏天和冬天。 杜廣雲家住在學校西南的山溝裡,從他家的三間瓦房到學校,雖然只有3公裡,卻沒有『路』。除了羊腸小道,就是橫亙的亂石、樹枝和小河流,晴天走還磕磕絆絆,到了夏天,山洪漲起來,平時溫柔的留山河簡直變成了可怕的攔路虎。 有一年夏天,剛下過暴雨,李正潔像往常一樣背著丈夫走出家門。還沒走出1公裡,夫婦倆就摔得跟泥猴似的。過留山河時,渾濁的河水已經淹沒了『踏腳石』。李正潔小心翼翼地用腳打探著,不料,腳下一滑,她跪倒在水裡,背上的杜廣雲也被摔出老遠。 湍急的河水很快把兩人衝出幾十米遠,幸好,被下游橫七豎八的樹枝卡住。直到半個小時後,不放心的杜廣雲的父親趕來尋找,纔把兒子和兒媳從水裡撈出來。 這麼多年背下來,到底摔了多少次,李正潔已經記不清了。剛開始,有時是他摔在底下,有時是她摔在底下。後來,李正潔摔出技巧了,只要一摔跤,她總能盡量摔到底下,用自己結實的身體替丈夫墊住硌人的山石。 C 為了讓她離開他,他像變了個人似的故意挑釁。她把他帶到民政所去離婚,民政所的人笑著把他們勸回去了。風波平息後,她說:『就算你以後再也站不起來了,我也會背著你到老。』 李正潔日夜操勞,杜廣雲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最艱難的時候,正潔一直咬牙堅持著,我卻差點打退堂鼓……』 1993年前後,他暗暗打定主意:讓妻子離開他,不再跟他『活受罪』。為了達到『目的』,一向心疼妻子的杜廣雲像變了個人似的,挑這挑那,故意挑釁跟李正潔吵架,開口罵她。不明就裡的李正潔覺得委屈極了,一次兩人大吵之後,真的鬧起了離婚。 去離婚那天,李正潔把丈夫抱上自行車,小心地推著去了留山鎮民政所。民政所的工作人員認識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婦,一看兩人的樣子便樂了:『沒見過女的把男的抱到民政所離婚的,我看你們還是回去吧。』 離婚風波平息後,李正潔只跟丈夫說了一句話:『就算你以後再也站不起來了,我也會背著你到老。』 D 鎮裡常會分來新老師,每個新老師待上一陣子,長的一個學期,短的一個星期,都走了。鐵打的大溝村小學,巋然不動的兵,只有杜廣雲一個。 多少年來,杜廣雲天天盼著能來年輕的老師——他不是怕一個人吃苦,而是希望『有個幫手,人家知識新,娃們也喜歡』。 從杜廣雲殘疾後,鎮裡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幾乎隔一兩年就會分來一位新老師。每次人一來,杜廣雲和李正潔嘴上不說,心裡卻歡天喜地,變著法想留下人家。 兩口子把教室修好,以免晚上睡在教室桌上的新老師淋著;從山上割來草,用泥巴在一角圍起鍋臺,好讓新老師做飯。條件確實艱苦,但這已經是山村小學能提供的最好條件了。 可惜,每個新老師待上一陣子,長的一個學期,短的一個星期,都走了。鐵打的大溝村小學,巋然不動的兵,只有杜廣雲一個。 這一切,懂事的山裡娃看在眼裡,他們打心眼裡感激杜老師和師母。從杜老師第一次拄著拐棍站在講臺上起,照顧老師的生活,成了學生們的默契行動。最初幾年,杜廣雲身體剛恢復,連大小便都需要有人照應,學生們自發輪流幫老師解褲帶、上廁所。 一年四季,一幕幕動人的師生情在大山裡上演著:孩子們幫老師乾農活,還悄悄送給老師新鮮的山野果。 E 17年風雨不移,他從未耽誤一堂課。世代沒走出過大山的大溝村村民的後代,上了中學、大學,有一個還成長為中直機關國家公務員。 學校條件非常簡陋,但杜廣雲夫婦卻讓孩子們享受好的教育:老師身體不方便,師母帶孩子們春游、做運動;沒有音樂器材,杜廣雲用嗓子給孩子們伴奏;沒有醫護室,李正潔上山挖藥草,夏天給孩子們煮涼茶,冬天煮沸藥水預防感冒;沒有國旗杆,杜廣雲每周一就帶著孩子們唱國歌,想象著昇旗。 杜廣雲驕傲的是,在妻子的幫助下,17年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風雨無阻,他沒耽誤過娃們一節課。 據留山鎮中心學校冀校長提供的數據:今年4月,國家『普九』驗收,大溝村小學畢業率100%。去年高考,4個曾被杜廣雲教過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今年又有4個學生考上了專科學校。 此前,世代沒走出過大山的大溝村村民的後代,因為他的培養,上了中學,上了大學,其中,有一個還成長為中直機關國家公務員。如今,逢年過節,學生們專程趕回山裡看望老師和師母,這成為兩口子最高興的事。 F 夫婦倆最大的願望是:能夠留住新老師。另外,學校添一根國旗杆,也像電視裡那樣,每周一也唱著國歌昇國旗。 去年夏天,南召縣政府修通了留山鎮到大溝村的村村通公路。鎮裡為了方便杜廣雲教書,讓夫婦倆搬到了學校裡的三間瓦房裡。 雖然一下雨,屋裡還得拿塑料布接著,但總算有了個新家。李正潔不必再像以前那樣,背著丈夫去教學了。17年,這讓她臉上寫滿了笑容。 一大早,李正潔起床張羅早飯,叫醒兩個熟睡的孩子起來,7歲的周華雙麻利地幫師娘盛飯,6歲的小李樂賴著不肯起床,衝李正潔撒嬌:娘,你給俺做的啥好吃的? 周華雙和李樂都是大溝村的孩子,是全校44名孩子中,家住的最遠的。杜廣雲和李正潔心疼孩子太小,跑幾十裡山路不安全,李正潔主動提出讓兩個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由她照顧他們的食宿。 晚上睡覺時,小華雙經常主動跑到李正潔床上給師娘捶腰,說是不能讓師娘太累。娃們的點滴回報,讓李正潔抹起了眼淚。 現在,夫婦倆最大的願望是:學校能再多建幾間校捨,好留住新來的老師。另外,杜廣雲還想再給學校添一根國旗杆,也像電視裡那樣,每周一也唱著國歌昇國旗。 河南商報通訊員廖濤/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