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滾動新聞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天津新聞 (2025-11-22)
· 政協天津市第十五屆委員會有關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任免名單
· 2025津洽會,帶您解鎖沈浸式逛展新體驗
· 著名指揮家陳燮陽執棒天交,用旋律致敬藝術人生
· 天津大學馮驥纔博物館正式落成 看看裡面都有啥?
· 京津研發 武清轉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產學研樣本
· 都市報道60分 (2025-11-22)
· 天津圖書館微信服務號:十年裡關於閱讀與溫暖的記憶
· 以美學視角詮釋傳統文化之精妙!天津大學馮驥纔博物館落成
· 北宗文脈薪火傳,公益捐贈暖津門
 

中科院新任院士被指抄襲他人論文 學術能力遭疑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1-13 07:04
 
 

 


謝華安

  1981年,謝華安培育出雜交水稻『汕優63』。1986年,『汕優63』成為全國雜交水稻播種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謝華安的貢獻在業內無人不曉,他於去年底成為中科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技術最高學術稱號。但是,他的學術能力正遭受質疑,他的論文和專著被指抄襲和侵佔他人勞動成果。

  中國雜交水稻被世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20世紀世界農業的偉大創舉、中國對全球『糧食工程』和『種子工程』的重大貢獻和人類遺傳育種科學研究的一次偉大飛躍。

  出生閩西農村、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的謝華安,學歷不高,僅僅是龍岩市農業學校畢業的中專生,但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為我國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並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於1981年選育成功『明恢63優良恢復系』,並以其配組成功組合品種『汕優63』。目前,該品種已成為20世紀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至1999年止,其在全國的推廣面積已達9億多畝,淨增糧食600多億公斤,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人說,他和袁隆平院士等中國的水稻育種專家的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國人在20世紀內實現養活自己的科技基礎。

  據《福建日報》

  在院士增選過程中,中科院的確接到過舉報謝華安的材料,我們也派人去調查過。調查結果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公布過,討論過。最後,謝華安以超過2/3的票數當選院士。

  ???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長馬揚

  中科院既然批准他成為院士,舉報的問題是真是假,答案已經很清楚。他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工作成果都在農田裡。

  ???福建省農科院宣傳部負責人

  對於實際貢獻大而理論水平達不到某種標准的人,可以用其他辦法給予獎勵,如發獎金,評勞模,提工資,而不能隨便降低某一職稱的最低標准。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

  2007年12月27日,北京,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福建農科院研究員謝華安榜上有名。

  同一天,福州,福建農科院兩名退休研究員給著名打假網站新語絲發去郵件,內稱謝華安有論文是抄襲他作而成。

  謝華安,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因為培育出高產抗瘟質優、種植面積連續16年冠居全國的『汕優63』而在業內頗負盛名,1996年-2006年任福建農科院院長,曾被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5年到2005年,謝華安先後5次向工程院院士衝刺,均告失敗。去年,他向中科院院士衝刺,終獲成功。

  中科院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而對謝華安的質疑,恰恰就集中在其學術能力上。???他的理論水平和學風道德是否已經達到院士的尺度?

  論文抄襲?   那些數據與參考文獻中的3篇論文的數據驚人一致

  『不只是那篇論文,這本書都有問題,是別人代寫的。』1月6日下午,福州某小區住宅內,邱實拿出一本綠色封面的書給記者看,書名《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作者署名謝華安,2005年1月出版。

  邱實,向新語絲發舉報材料的兩名研究員之一。此前,謝華安五次被提名工程院院士時,邱實曾寫信給相關部門提出質疑:謝華安培育汕優63,育種思路是按袁隆平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配套』理論,育種手段是已有的常規方法,在學術上沒有任何創新,不夠資格當院士。『我承認,謝華安貢獻很大,但不能因此亂戴高帽。』

  2007年,又是工程院院士增選年。邱實估計謝華安還會被提名,於是早早開始搜集新證據。很快,他將目光鎖定在謝華安的論文《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汕優63Ⅲ.光合特性與光能利用率》(以下簡稱『謝文』)和著作《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上。

  『「謝文」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朋友說,謝華安沒做過光合研究,怎麼會有相關數據?』邱實找來那篇論文看,發現謝文沒有一個引注,只在文後列了16篇參考文獻。他專門跑到福建省農科院圖書館,借來幾篇參考文獻與論文對照:『謝文』中6個表格的數據,與參考文獻中的3篇論文的數據驚人的一致。略有差別的是,或者計量單位不同,或者表現形式不同。

  而那6個表格的數據,正是謝文的核心所在。

  『謝文』摘要稱,將著重介紹汕優63的光合特性,如光補償點低、光飽和點高、劍葉淨光合率高。文中汕優63的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劍葉淨光合率的具體數值,及作為參照系的其他稻種的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劍葉淨光合率的具體數值,與3篇參考論文的數據完全一致。

  『謝文』摘要還稱,研究結果表明,汕優63不同栽培季節、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栽培密度的光合特征、群體光能利用率均有所不同。證明『有所不同』的數據,也與那3篇論文中的數據相同。

  那3篇論文為江蘇省農科院的同一個研究團隊所寫,均於1989年發表在《江蘇農業科學》上。

  『如果是引用別人的研究結果,需要一一注明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國祥認為,核心數據不標明出處,會讓人以為是作者親自做實驗得出的。

  水稻研究領域最具權威的刊物《中國水稻科學》的編輯人員表示,作為論文的核心數據,如果不一一注明出處,嚴格來講確屬抄襲。

  『絕對是抄襲。謝華安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邱實後來又打聽到,兩三年前,福建省農科院纔買了部可以測量光合數據的儀器。而謝的論文是1997年發表的。

  侵佔他人成果?   集體完成的書怎麼只署了他一個人的名

  周易,福建省農科院研究人員,他認為《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是謝華安侵佔他人勞動成果。

  據周易介紹,2004年八九月份,時任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的王烏齊開始找人編寫該書的章節提綱,隨後組織十來名中青年科技人員,讓他們按章節查找文獻,搜集資料,著手編寫。但該書正式出版時,編著者署名只有謝華安,真正的撰稿人在前言中被歸入『幫助完成資料收集、打印和文稿校對工作』人員之列。

  『事實上,謝華安沒寫過一個章節,只參加過書稿的討論會。』周易肯定地說,『全書70多萬字,頭年八九月份開始寫,第二年1月份出版,短短幾個月時間,他一個人怎麼能完得成。』

  『是多個人寫的。』另一名曾經參與編審工作的科研人員藍波也證實,《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並非出自謝華安之手。

  記者翻閱了厚厚的《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主體內容由12個章節組成。每章開頭有一段英文摘要,末尾有一串英文參考文獻。『謝華安看不懂英文著作,更寫不出英文摘要。』周易甚至斷言,『謝華安壓根就不會寫論文,他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別人代為操刀的,我的朋友就給他寫過。』在一本褒揚謝華安貢獻的書籍《神農》中,也承認了他在英語方面的欠缺。

  『書出來前,沒說只署他的名;書出來後,也沒人出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只署他的名?』周易意見很大,『以謝華安的地位,即使一個字不寫,誰也不會反對他做第一署名人。但他獨佔成果,這就過分了。』

  據早年和謝華安一起參加過許多專業會議和項目攻關會的知情人稱,從謝華安的發言看,都是實踐經驗,沒有理論提昇。所以,1996年,謝華安被任命為福建農科院院長時,院裡不少研究人員不服氣,『他只是農校中專畢業,那時只發表過兩三篇論文,不具備院長應有的理論水平。』

  其實,謝華安還在福建農學院接受函授過,但這個學歷很少被人記住、提及。

  謝華安其人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雜交水稻救星』

  謝華安,1941年生於閩西地區。1972年冬,他從五七乾校被調入福建三明農科所工作。當時,正逢雜交水稻協作攻關組從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抽調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幸運地作為福建省協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開始了育種生涯。

  根據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1980年冬,謝華安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第二年,『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63』。『汕優63』成為雜交稻中的明星,謝華安的人生軌跡就此發生巨變。

  可以抵抗嚴重稻瘟病,這是『汕優63』的殺手?,解決了第一代雜交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此前培育的雜交稻,一旦遇稻瘟病,常常顆粒無收。質量好,適應力強,大面積畝產第一個突破600公斤……集諸多優點於一身,『汕優63』迅速擴張。

  1986年,『汕優63』成為全國雜交水稻播種面積最多的種子,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一口氣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谷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中國的水稻生產有過兩次飛躍: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選育和推廣矮杆品種,70年代選育和推廣雜交水稻良種。在第二次飛躍中,在將雜交水稻從實驗室大面積推廣到全國各地過程中,謝華安的貢獻在業內無人不曉。

  雜交水稻一度遭到『三不』非議:米不養人,糠不養豬,草不養牛。此說法一出,《人民日報》隨即登載了袁隆平的來信:雜交稻既能高產又能優質,『汕優63』就是最好的例證。

  1985年,『汕優63』被評為全國優質秈稻;1987年,『汕優63』獲福建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汕優63』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因為『汕優63』,謝華安的職稱評定一路順暢:評副研究員時破格,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因為『汕優63』,他也獲得了迅速的職務晉昇,從三明農科所所長直接昇任福建省農科院院長,一下由副處級跳到正廳級,直到2006年卸任;因為『汕優63』,他當選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因為『汕優63』,他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是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汕優63之後,謝華安還培育過多個雜交水稻品種,但影響力都不及汕優63.

  在以謝華安人生經歷為主線的報告文學《神農》一書中,謝華安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雜交水稻救星』。該書於2000年出版後,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科協、福建省農科院等單位曾聯合舉辦座談會,並邀請新華社、中新社、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等19家媒體記者參加,他被樹為農業院校和農科單位工作者的學習榜樣。

  謝華安向中國工程院院士發起衝刺。袁隆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1995年,謝華安第一次被提名,結果名落孫山。

  1997年,1999年,2001年,2005年,謝華安又被提名4次,同樣未能如願。

  『主要因為理論水平低,理論成果少。』邱實這樣認為。

  《神農》一書對落選原因的總結是:『院士需要憑論文和外語水平,還需要相當的學歷學位。論文,謝華安有質量,但數量可能有欠缺;外語,他參加過日語培訓班,可是世界流行英語,日語學得不對路;論文憑學歷,他也曾追求過,參加過農學院函授,但想要有顯赫的學歷學位,他又賠不起時間。』

  在向院士衝刺期間,謝華安的軟肋逐漸強大,從1996年到2007年,10年發表40多篇論文,還出版專著《雜交稻育種與實踐》、《中國綠色農業》等。其中,謝華安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在正規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有十來篇。

  對於這些論文和著作,一位舉報者的判斷是:別人代寫。『比如綠色農業一書,謝華安沒搞過綠色農業,連相關的術語都不大懂,怎麼能就綠色農業長篇大論?』

  『謝華安造假,我也理解。想當院士,不能沒有論文和著作。』周易不能理解的是,『他得到的東西已經夠多,明明理論水平不夠,為什麼還要去爭當院士』。

  院士的好處,中科院、工程院資深院士師昌緒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早作了解答:『當了院士,不用退休,社會地位又高,等於有了聚寶盆。』

  爭議聲中當選院士   對謝的調查結果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公布過,他仍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當選

  2007年六七月份,謝華安果然再次被提名院士。不過,這次是中科院院士,而非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是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中科院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理論水平要求更高,他的資格更應受到質疑。』邱實以為,謝華安既然5次被工程院拒絕,成功闖關中科院的可能性更小。

  當年7月6日,邱實將質疑謝華安院士資格的材料寄給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其中包括周易提供的證據。

  周易把《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的編審過程整理成文,附上全書12章的實際作者名單,並加蓋個人印章,交給邱實一道寄出。

  兩院院士選舉中,基本實行學風道德一票否決制。『只要把這些材料給負責評審的院士看,謝華安肯定不會被通過。』邱實堅信,他提供的材料足以證明謝華安的學風道德不好,學術水平不高。

  與邱實相比,溫禱對謝華安的舉報,時間更久,頻次更多。溫禱,向新語絲發舉報材料的另一名研究員。

  2007年10月10日,邱實和溫禱的舉報有了實質性回音。當天,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辦公室主任王澍和3名院士來到福州,在賓館分別約見邱溫二人,就謝華安的問題進行核實。

  2007年12月27日,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謝華安榜上有名。

  邱實糊涂了,『鐵證如山,謝華安還是當選了。難道我的舉報材料沒被如實介紹,投票院士們不知情?還是我的舉報不實?或是那些問題微不足道?如果是後兩者,中科院應該公開說明情況,起碼得跟我解釋一下。』

  『在院士增選過程中,的確接到過舉報謝華安的材料,我們也派人去調查過。』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長馬揚說,他們嚴格按照程序行事,調查結果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公布過,討論過。最後,謝華安以超過2/3的票數當選院士。至於調查結果的具體內容,這位負責人沒有透露。

  據周易介紹,調查組找他核實過《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的情況。後來,一名院士在電話中告訴他,『經認真查對,謝華安的確沒注明作者。』

  著名學術打假人士方舟子也感到奇怪,『不少人是選了幾次中科院院士沒選上,然後纔轉去競爭工程院院士。像謝華安幾次提名都未當選工程院院士,轉去選中科院院士一次成功的,似乎沒有先例。』

  福建省農科院顯得很平靜。『我們應該相信中科院的評審結果。』與謝華安共事多年的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王烏齊說,『已經決定的事,不要再爭論了。』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都吃過汕優63.謝華安的貢獻非常大,完全有資格當院士。』不用細問,王烏齊已經猜到誰在舉報,『有極少數幾個人,因為不當要求被謝華安拒絕,鬧意見,鬧情緒,到處告狀。那篇論文只是注釋不規范,小的瑕疵而已。』至於《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請人搜集整理資料很正常。』

  『有人作證說,書是別人寫的,並且還有詳細的名單。』對於記者的追問,王烏齊不願再談下去,『我已退休,去院裡問其他人吧!』

  1月7日,走進福建省農科院大樓,一樓大廳內,高約1米寬約3米的大型電子顯示牌上,幾行鮮紅的大字在滾動重復著一封賀信。『……您在明恢63等系列恢復系和汕優63等雜交組合培育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為……確保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抬頭是『謝華安研究員』,落款是『農業部部長孫政纔,2008年1月3日』。

  『中科院既然批准他成為院士,舉報的問題是真是假,答案已經很清楚。』福建省農科院宣傳部負責人說,院裡計劃開慶功大會和學習大會。『他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工作成果都在農田裡。』

  對於質疑之聲,謝華安本人更為低調。正在北京開會的他告訴記者,自己被舉報這件事,組織上很重視,對他和舉報者都進行了調查核實,他相信組織。至於其他,不想多說。

  貢獻等於學術能力嗎   院士資格的硬杠杠能不能改?

  被指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的院士,謝華安並非第一人,最後,這些指責大多不了了之。2007年4月范維澄被工程院通報批評,已經算是較重的處罰。

  中國院士制自1994年建立至今,兩院1400多名院士中,只有兩人被除名:中國科大原副校長方勵之和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陳敏恆。據公開報道,前者因政治問題,後者因學風道德和經濟原因。而消息靈通的方舟子透露,陳敏恆被除名,主要是因經濟問題。嚴格來講,因為學風道德而被踢出院士隊伍的,一個都沒有。

  『我的終極疑問,不是謝華安能不能當選院士,而是增選院士的標准到底是什麼?學風道德一票否決制是口號還是原則?』邱實自認沒資格當院士,但很關心院士制度的動向,『我知道,現在學術造假成風。但能因此容忍院士造假嗎?如果可以,我國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還有什麼信譽可言?』

  『學者抄襲論文,即使是一次都不可原諒,只要證據確鑿,就要嚴格處理。不能用剽竊者做了多少好事來辯白。就像罪犯犯罪,是什麼罪就是什麼罪,不能因為做過很多貢獻就忽略不計,或者將功抵罪。』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覺得,有種誤區需要破除:遇到抄襲之類的事,有人愛這麼辯護,現在晉昇職稱或者博士生畢業,必須要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所以是被迫而為。『這種辯解不成立。我國的職稱評定制度確實存在很大問題,但不能把這個作為個人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理由和借口。』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同樣認為,對某一職稱的申報者的學術水平和成果提出具體要求是必要的,這不能成為抄襲的理由。

  『在學術道德方面,對院士本應從嚴要求,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院士成了一道護身符,保護傘,其學術不道德行為反而更難以被追究。』何時纔能扭轉這種局面,方舟子並不樂觀,『短期內不會改變。院士掌握的學術權力太大,能給地方、部門帶來巨大利益,因此會受到縱容、包庇。』

  不過,據何祚庥所知,『院士增選過程中,學風道德有問題的候選人都被投票投掉了。』在他的院士評審經驗裡,『論文抄襲,一篇都不行,除非他得了諾貝爾獎。一個很有名的學者,就是因為論文抄襲最終被否決。這個學者是誰,我就不說了,反正很有名。』

  兩院的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是中國唯一受理院士學術腐敗投訴的機構。但對確有其事的被舉報者,只能進行道義上的譴責,沒有行政權力實施處罰,除非院士所在單位接受科學道德建設委員的意見,做出相應處理。何祚庥的判斷是,『這個委員會,作用不大。』

  『現在抄襲、剽竊之風大盛,根本原因在於制度,對這種行為處罰不嚴。有關當局大事化小,有意包庇。』徐友漁說,這種事情,發生多次,也曝光多次,但屢禁不止,原因就在於做壞事很容易得手,而沒有多少後顧之懮。

  『對於實際貢獻大而理論水平達不到某種標准的人,可以用其他辦法給予獎勵,如發獎金,評勞模,提工資,而不能隨便降低某一職稱的最低標准。』葛劍雄強調,『學術界是社會的精英,不能以不犯法為標准。在我國,院士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讓一個有抄襲行為的人一輩子當不了院士並不過分。』

  『學風問題,國內比較松,在一些發達國家,一旦發現科學家有諸如抄襲、剽襲、弄虛作假等,均會列入黑名單,終身會受到影響。』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國祥說,我們國家目前在這方面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其他約束,監管和懲治不嚴。他認為,科學家如果弄虛作假,其負面影響往往比官員貪污金錢的影響更大。

  院士被神化?   這一稱號是不是被推得太崇高了

  近年,院士制度的弊病屢遭批評,其中一些問題萌生於院士增選階段,如候選人年齡太大,缺乏創造力;評審過程不透明,當選者的公認度不高,等等。

  社會各界的部分意見,已納入兩院院士增選工作細則:

  2007年,提高當選投票率:中科院規定,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1/2,候選人獲得贊同票應不少於投票人數的2/3.工程院規定,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達到或超過本學部應投票院士人數的2/3,候選人獲得贊成票應超過投票院士2/3.

  2005年,第二輪院士評審增加候選人自我介紹、回答問題的程序。

  其實,早在2004年,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科學院學部第二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北大校長許智宏就表示,要嚴格院士遴選評審制度,堅持學術標准,抵制行政乾預,切實嚴把增選質量關。

  在方舟子看來,最應改革的是院士的產生方式。

  目前,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基本包括四步驟:提名候選人、歸口部門遴選、院士評審和院士差額無記名投票選舉。『因為相關機構與候選人利益緊密掛鉤,這些機構包裝院士候選人、為院士選舉大肆活動、造勢炒作的不正當現象屢見不鮮。一個人能否選上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各方利益均衡的結果,受人際關系、地方或部門勢力的影響很大,不一定能夠反映候選人的真實學術水平。』方舟子在多個場合表示,要改變這種狀況,可以對院士實行會員制、俱樂部制,改由多名院士在內部推舉候選人,然後投票選舉,不再讓其他機構摻和進來。

  院士制度的每個細節都引人關注,重要原因之一是院士被看得太重,甚至被神化。而這,也是院士制度屢受抨擊的由頭。

  『中國現在把院士搞得太崇高,本身也許就是一種異常,不知是科學發達的表現還是科學不發達的表現。』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說,院士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如在中國崇高。『我在美國幾個名牌大學待過,沒聽說這些院校算院士數量,絕大多數美國研究生連本系教授誰是院士都不知道。如果我們的科學還不算發達,卻把選院士搞得大張旗鼓,煞有介事,是不是會讓人覺得頗有諷刺意義。』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邱實、周易、藍波、溫禱均為化名)

  采寫:本報特派記者左志英

  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趙健)

北方網聲明:本版文章內容屬轉載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觀點。
稿源:中國新聞網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熱點評論 ·體育頻道
2010年『成品家裝』(圖)
【專題】大型史詩電視劇《解放》
公安鋼管園區治安分局積極開展夏季嚴打整治
港游客遭劫殺 中方要求菲律賓解釋發動強攻原因
金鏡頭獎評委會:《挾屍要價》照片不存在造假
從籃球世界杯舉辦城市,看中國籃球『熱區』
楊博尊劉玉濤曹六洲破全國紀錄 天津游泳選手創佳績
天津聾人男籃得分王韓超:我的偶像是林書豪
硬地滾球上演『有愛』一幕 上海隊員『讓球』避免零封
大比分戰勝北京 盲人門球天津與浙江會師決賽
·財經頻道 ·娛樂頻道
苹果iOS 16 Beta 8發布 預計是正式版前最後版本
《2022年中國房地產業綜合實力100強》榜單隆重發布
建科股份:核心主業檢驗檢測業務突飛猛進 核心技術產生收入佔比走高逾九成
臨海成功舉辦首屆中華民廚大賽並成為該項賽事永久舉辦地!
《2022年中國建築業綜合實力100強》榜單隆重發布
《你看誰來了》張桐被爆『搶戲李幼斌』的趣事
《你看誰來了》發布 任靜付笛生痛批『造謠者』
說出最想對閨蜜說的話 免費看電影《小時代3》
電影《誤殺》公映 全方位解鎖賀歲檔話題爆款
《被光抓走的人》看點 『津抖雲』免費請您看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