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Plc)正在與國家開發銀行商談在華髮行債券產品的相關事宜;摩根大通(JPMorgan)正與一家中國證券公司商談成立合資經紀公司;數家中國經紀商就成立合資機構的事宜與摩根大通進行了接觸……
從1月1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中美金融改革與創新峯會”上,傳出了一系列中國金融行業持續開放與創新的信號。
天津金融創新步伐加快
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步伐始於2006年9月,並在隨後的時間裏不斷加速。市委常委、副市長崔津渡在此次峯會上明確表示,經過幾年努力,天津的金融改革與創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目前,天津已基本形成了以銀行、保險、證券、租賃、保理、財務公司等總部爲主體,包括信託、期貨、服務外包等各類金融機構在內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全國第一家第三方保理商——瀛寰東潤國際保理公司在天津設立;全國第一家銀行金融租賃公司———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在天津成立;建立起國際化流程銀行體制的渤海銀行健康運營;採用市場化辦法改組農村信用社設立的天津濱海農村銀行已經開業。
天津直接融資渠道得到持續擴大的時間表清晰可見:2006年,我國第一隻契約型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在天津設立,爲我國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積累了經驗。2007年,天津制定了基金和公司登記註冊制度,規定出資人不重複納稅,合夥制基金在天津迅速發展。2007年6月,天津成功舉辦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建立了基金股權投資與企業股權投資的資本對接模式。2007年9月,我國第一傢俬募股權投資基金法人組織———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成立。一批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了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可轉換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擴大了企業直接融資能力。
開放仍是第一要素
“這幾年天津已經在非常積極地構建開放的金融平臺,我們看到保險、證券、信託等都藉助這個平臺推出了很多創新產品,私募基金在天津也享受到了最優厚的待遇。”荷寶基金管理公司東南亞及大中華地區投資中心首席執行官章嘉玉在峯會間隙向記者表示,天津的金融硬件環境已經比較完善,這裏欠缺的是人才、知識、資本和技術,而這些軟件恰好需要依靠塑造開放的國際金融環境來吸引和補充。
在峯會現場,記者從與一些國際金融管理機構負責人的交流中瞭解到,他們一直認爲,如果美國金融行業與中國同行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大門能被進一步打開,那麼將對雙方發展產生很大幫助。
“我們看到,中美金融合作的很多項目都在快速推進之中,表明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走上了一條積極的道路。去年下半年中美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後,中國再度對外資券商敞開了大門,引發了中國金融與國際資本市場合作發展的新高潮,從這裏我們看到了開放的必要性與正確性。”作爲本次峯會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美國商會負責人發表了上述觀點。
正如巴克萊資本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許勇表述的那樣,除了交流對金融行業發展的見解之外,參加此次峯會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接觸天津本地機構,在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與創新的環境下尋找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