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全喜代表:
首次置業低收入家庭
今年也能購買經適房
市人大代表、市建委主任李全喜代表指出,今年本市將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爲全市住宅建設的重點,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使本市在住房保障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李全喜代表從3個方面介紹了工作重點,一是擴大廉租房制度保障範圍,對低收入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今年計劃開建廉租房1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以外的區縣全部建立廉租房制度;二是完善經濟租賃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三是增加經適房供應量,建立限價商品房制度,逐步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擴大經濟適用房政策適用範圍,銷售對象由目前的拆遷居民擴大到首次置業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今年建成的新家園居住區將作爲試點,其中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將有50%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今年計劃開建經適房380萬平方米。此外,還將擴大限價房試點規模,計劃開建限價商品房150萬平方米。
孔長起代表:
計劃新增就業35萬人
職工醫保覆蓋385萬人
市人大代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孔長起表示,今年計劃安排新增就業3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制訂並實施《天津市就業促進條例》,建立面向所有勞動者的普惠性就業制度。將現行的普惠政策延伸到新生勞動力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從制度上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公平就業。將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今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將增加到360萬,54萬農村老年人將按月領取生活補助金,農籍職工和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將分別達到30%。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覆蓋人數今年將增加到385萬,177萬學生、兒童和非從業成年居民將參加大病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覆蓋全部城鎮人口。
程津新代表:
公共衛生三年行動
百姓看病更加便捷
市人大代表、市衛生局局長程津新介紹說,今年將繼續夯實社區和農村衛生兩個基礎。從今年起實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3年行動計劃,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精神衛生、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應急救治等服務網絡,並與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互動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同時加快衛生資源調整,將三級醫院服務引導到治療疑難急症上來,二級醫院多數下沉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老百姓看病更便捷,獲得更多的公益性服務。用3年時間分批完成3160個村級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統一人員配置、機構設置、業務制度、財務管理、藥品購進。
徐毅代表:
高速路增至1500公里
市政養護實現“四化”
市人大代表、市政公路管理局黨委書記徐毅介紹說,2004年和2005年本市新建橋樑數量相當於新中國成立以來50年本市建橋數量的總和。3年前,天津還沒有快速路;3年後,本市的快速路總長已達220公里,其中190公里實現通車。此外,本市規劃建設的高速路網總長已達1200公里,通車700公里。今年,受濱海新區定位影響,本市的高速路網將增長至1500公里。今年,市政系統將加大養護管理力度,力爭在3年內基本實現養護管理“四化”,即養護機械化、信息數字化、管理規範化和服務優質化。以養護機械化爲例,目前市區疏通污水井時,工作人員大多采用竹片疏通法,由於竹片最多隻能疏通到30米遠,因此極大影響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今後,實現養護機械化後,採用機械進行疏通時,最多可疏通至300米,將原有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
致公黨委員:
拆除國際商場人行天橋
修建電梯式人行高架橋
近年來,市政府在加強道路建設的同時,投入了大量資金,使交通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但還有一些商務商貿快速發展地區的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比較滯後。致公黨和平區委員會重點對本市商務商貿區的交通配套設施建設進行了調研,南京路國際商場人行天橋歷經15年風雨,外觀和實用性與國際化商務商貿區規劃建設極不協調,承載量遠遠達不到要求。致公黨委員建議,拆除南京路國際商場人行天橋,由市建委牽頭,組織規劃、市容、市政道橋管理等部門,成立專家組實地考察,採用現代化通透感強的材料重建電梯式人行高架橋,或者修建地下人行通道,並增加特殊羣體需要的無障礙設施,還可以利用地鐵站改建地下通道。此外,重新調整地上道路通行格局,在濱江道與獨山路開通人行道(機動車禁行)也是一個可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