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
| 出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繼續分組審議。 本報記者 張凱林 周勤隆攝 |
|
李春峯代表建議——
市政建設項目要
評估“社會成本”
出席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李春峯代表建議,對市政建設項目要進行“社會成本評估”、“週期進度公示”。
目前本市正處在市政建設大面積推進階段。從發展角度看,這些在建項目將給市民帶來更多便利,但在建設階段也會給周邊居民、交通、商業帶來影響。李春峯代表建議,應該依據市政建設項目對周邊環境、居民生活、交通出行造成的影響,系統科學全面評估社會成本,以此推算出建設過程中的單日社會成本。在此基礎上,建設單位應在符合建築規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設效率、縮短施工週期,將社會成本降到最低。同時建立《市政建設項目施工進度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劉漢敏、胡廣元代表建議——
多建過街天橋
方便行人通行
出席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劉漢敏、胡廣元代表建議,加強過街天橋建設、增高道路隔離護欄。
劉漢敏、胡廣元代表在建議中說,據調查,凡交通流量大、人行橫道距離較遠、不能最大限度方便行人的路段,每天均有大量行人違反交通規則橫穿機動車道、跨越護欄,極爲危險。
建議加大對快速路、車流量大的主幹路上人行天橋的建設力度,加強管理,防止行人輕鬆跨越機動車道,增加違法難度和成本。
民建天津市委會建議——
加強濱海新區水資源利用
民建天津市委員會提案建議,加強濱海新區水資源利用,以解決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
提案指出,隨着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步伐的加快,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量越來越大。建議全面規劃,打破現有條塊分割的局面,實現城鄉水源統一規劃,提高現有水源的利用率;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取代高耗水的傳統農業,積極推廣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污水處理力度。積極推行回收利用廢水、循環反覆用水、重複使用冷卻水和革新工業,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和一水多用等。
九三學社市委會提案建議——
儘快治理
打造綠色薊運河
九三學社天津市委會提案建議,本市應儘快實施對薊運河的綜合治理,以徹底解決薊運河的污染問題。
提案指出,薊運河爲國家一級河道。從近幾年的環境監測結果來看,薊運河濱海新區段的污染已相當嚴重,主要表現爲以鹹污染、有機污染和生活污染爲代表的三種污染。爲此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快實施薊運河全流域的綜合治理工作,成立薊運河流域綜合治理組織機構,投入專項資金,開展薊運河污染專項調查和生態恢復的研究,堅持以技術爲依託,以治理工程項目爲載體,從上游到下游同步進行綜合治理,儘快打造綠色生態的薊運河。
臺盟市委會提案建議——
儘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臺盟天津市委會遞交提案建議,儘快發展本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適應時代發展,爲農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提案指出,從去年7月1日起,全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提案建議:鼓勵和引導黨員幹部、能人大戶、加工企業和專業市場,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品的產前、產中或產後某一環節或多個環節,按照加入自願、退出自由的原則,加快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嚴把握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和登記條件,切實制止個別盈利性企業混入。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履行爲社員提供交易服務的職能,對內不以盈利爲目的,對外交易追求利潤,實行按股分紅和按交易額返還盈餘,保證健康發展。以多項措施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爲專業合作社的設立、登記、運行等提供輔導和諮詢服務。
致公黨天津市委會提案建議——
節能消耗
讓雨水再利用
致公黨天津市委會遞交提案建議,本市應儘快以節能消耗爲契機,積極推進雨水再利用工程。
提案指出,城市中大量雨水無法下滲,白白流出,既增大了城市的排水量,也惡化了水資源環境。如果在城市建設中,注意發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把雨水留下來利用,既增加了水資源,也是節約自來水的好措施。爲此建議,一是在建設規範中,編列相應項目,使建設項目在建設初期就規劃雨水收集與使用措施。二是讓百姓充分支持和積極參與,更優更快地開展雨水利用工程。如在生活小區或企事業單位的一樓樓房下水管道口,放置接雨水桶,可以進行綠化或景觀用水。三是引導優質企業參與雨水利用工作,開發新型、更有效的方法。四是在一些人行便道上,要使用強滲透的地面磚,可以增加雨水回補地下水。
趙黎委員建議——
設外來務工人員日
出席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趙黎委員遞交提案建議,儘早設立外來務工人員日。
提案指出,隨着本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員的規模總量逐年加大。他們在各自工作領域爲天津做出了貢獻。社會各方都要關心、愛護這一特殊羣體,爲他們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
建議設立外來務工人員日,政府各有關部門爲外來務工人員着力解決培訓就業、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子女教育、醫療衛生、戶籍管理等問題,維護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