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歷史起點看兩會:完成中央政府換屆 突出民生主題
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新一屆兩會將大力落實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新歷史條件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3月3日和5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各民族、各階層、各地方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將匯聚一堂,共商國是,並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國國家領導人。
此次兩會有着特別的含義:這是十七大召開後第一個兩會;是奧運會之前召開的兩會;是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召開的兩會;是在遭遇並抗擊50年乃至百年一遇的冰雪凍災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召開的兩會……這些重要因素,使得各界對今年兩會的關注與期待更超既往。 去年秋天,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的時候,黨的十七大召開,提出要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此時,新一屆兩會的第一次會議,將在指導思想、治國方略與人事路線上,繼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把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引向深入。
首先,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十七大所確定的各項方針和任務將在兩會上成爲國家意志。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認爲,今春兩會正逢改革開放30週年,這爲兩會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特質,做好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
十七大後,中共中央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的整體佈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最高權力機關的首次會議,全國人大將通過法定的程序將黨的十七大所確定的各項方針和任務變成國家的意志。
其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大政方針,將在此次兩會上得到充分體現。
即將於2月2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二中全會上,將討論《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稿。會後,這兩個文件將提交兩會討論通過。
據悉,這兩個文件,將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立足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分步實施,着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這是本次兩會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部署之一。
與此同時,兩會還將針對新的階段性特徵,深入討論,提出國家建設的大政方針。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在於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人口資源環境方面存在制約因素,發展付出的代價過高等。
對此,專家分析,衆所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在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有所作爲;將對重要經濟政策、事關民生的各項社會政策有明確迴應;將對加強自主創新、抓好節能減排、推動體制改革等發展措施有明確部署。
葉篤初教授分析說,以人爲本、促進民生髮展的內容將在這次兩會更加突出。此次兩會,將使民生更發展,民主更保障,民心更聚合,民情更暢達。
與此同時,葉篤初認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爲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十一屆全國人大爲完成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將肩負更加重大的立法責任。
第三,新的人事安排將保證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25日召開的十七屆二中全會,還將討論向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
這兩個人選,也將在此次兩會上討論通過。
新產生的國家領導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新面孔,無疑是本屆兩會的重要特點。
此前,我國已完成了五級黨委換屆和四級政府換屆,此次兩會將完成中央政府換屆。中共中央黨校組織部副部長趙長茂認爲,從去年十七大召開到此次兩會後,中央領導集體充實了新的力量,年輕的領導人進入新班子,更加強化了領導力量,使黨和人民的事業更加充滿朝氣與活力。
針對此次兩會後政府的人事安排,葉篤初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政府人事安排理所當然要由中央進行統籌考慮。對人員安排既有相互兼職又不能太多,將根據工作需要,進行安排和適當調整。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議,最終是要由全國人大來決定,這表明黨也要在國家憲法和法律規定範圍內活動,依法執政。
趙長茂說,另外一個值得期待的觀察點,則是部分黨政領導同志換屆後,會調整到各級人大政協。這是慣例。這次兩會,同樣會有一批人士從黨的領導崗位、政府領導崗位充實到各級人大、政協。實踐證明,這批同志更加熟悉黨務、政務,更加了解世情民意,對國家的立法審查、監督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把好大政方針的監督關,並更好地發揮他們在調研諮詢方面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