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處方、過度檢查是導致居民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在塘沽區社區衛生改革的措施中,新推出的2個政府補貼方式的公式,讓醫護人員收入與開藥多少、開多少檢查項目無關,有效解決了居民看病貴的難題。
塘沽區社區衛生改革是天津市的試點,除了讓居民免費享受25項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今年在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外,還在社區衛生體制的改革上制定了新政策,解決居民看病貴的難題。據悉,此次改革措施的核心內容便是政府補貼方式中的2個公式,即年門診處方數×上一年每門診處方的平均利潤=政府補貼金額;出院人數×上一年每出院人次數的平均藥品利潤=政府補貼金額。塘沽區衛生局人員表示,這2個公式落到每個醫護人員身上,便是要求他們以自身的高服務質量來提升門診人次,增加工作量,獲得高的工資收益。醫護人員開藥多少、開多少檢查項目,將與自己的收入無關。
2個公式在理論上解決了看病貴問題,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醫護人員仍有可能通過分解處方數等方式獲得“灰色收入”。爲此,衛生局制定了限制性指標,即門診處方增長速度不超過上年的15%,門診次均處方費用要比上年下降30%,平均每出院人次藥品費用要比上半年下降30%,門診單處方最高費用控制在200元以內。
經過2007年的試驗,這2個公式有效遏制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不合理趨利行爲,改變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診療模式,避免了大處方和過度檢查。到2007年年底,塘沽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次均處方費用從上年的105.02元下降到改革後的69.91元,平均降幅爲33.43%;向陽和新港兩個試點單位次均處方費用從上年的98.20元下降到改革後的52.55元,平均降幅爲46.49%,在解決社區居民看病貴問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