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20萬市民掃墓 各祭奠場所秩序井然
文明祭掃漸成新風尚
昨天風和日麗,是第一個被列爲國家法定假日的清明節,通往本市各殯儀場館的公交掃墓專線車車爆滿,共有20萬市民祭奠了已故親人,燒紙、放炮等舊的祭奠方式明顯減少,而植樹、文明共祭等新的祭奠方式受到普遍歡迎。由於準備充分,加之三天假期分流了掃墓人羣,各祭奠場所秩序井然。
爲倡導文明新風,本市最大的第一(北倉)、第二(程林莊)兩家殯儀館舉行了8場文明共祭儀式,共有近千名羣衆參加。低迴的哀樂、潔白的鮮花和深情的悼詞代替了燒紙的滾滾濃煙和磕頭祭拜,既不污染空氣又莊嚴肅穆。在天津憩園,數十名羣衆爲已故親人舉行了植樹葬,在天津寢園,殯葬職工手持鮮花在園門迎候掃墓羣衆,並用手中的鮮花換下掃墓羣衆攜帶的燒紙和鞭炮。在園中,一位手持鮮花的掃墓羣衆對記者說,清明節是有千年歷史的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尊重長輩、重視親情的傳統,但由於歷史的積澱,在掃墓過程中產生了不少封建迷信的陳規陋習,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改變這一現狀,用文明喪俗代替封建陋俗。
清明時節 緬懷先烈
昨日,本市各界羣衆和大專院校學生利用假日來到天津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昨天是清明節,本市各界羣衆紛紛來到各紀念館緬懷參觀,並用不同方式悼念革命先烈。他們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和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白花,寄託無限哀思,表達緬懷之情。
參加集體朗誦
別樣悼念親人
清明到了,不少市民以獨特的方式祭奠親人。在永安公墓休閒草坪區,200多名市民舉行了大型朗誦公祭活動,通過放飛寫滿寄語的氣球緬懷已故親友。
趙女士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參加祭掃活動,放飛氣球后,她又和其他市民一道在寫有“集體朗誦放飛氣球寄託您的哀思”的幕布上,寫下了自己想說的話,如“文明祭祀,我們一起來做”“環境需要我們共同愛護”等。
據公墓負責人介紹,按照傳統習俗,中國人會在清明節前後爲親人上墳祭掃,並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表達懷念之情,但這種習俗產生噪聲、污染環境,還會帶來火災隱患。通過朗誦和放飛氣球來祭奠先人,既簡約文明,又保護了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