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回顧:女生剪髮被索1.2萬天價 不交錢不讓走(圖)
點擊觀看視頻:保羅國際低頭終於道歉
“天價頭”事件傷害了誰
《法制週報》特約記者莫亞柏
這段時間,幾句時尚流行語在網上廣爲傳播:
你去“保羅國際”做頭髮了!
你又去“保羅國際”做頭髮了吧!
你全家都去“保羅國際”做頭髮了!
這一切都源於2008年3月29日在河南鄭州發生的“天價頭”事件。
當日,兩名女學生到鄭州市一家名爲“保羅國際”的理髮店剪髮,她們本來只做標價38元的“洗剪吹”,沒想到掉進消費陷阱,結賬時被告知兩人消費總額爲1.2萬元。
當鄭州市地稅稽查局正式對“保羅國際”立案調查,清查賬目時,“保羅國際”的工作人員卻採取斷電、轉移資料等各種手段阻撓,在稅務人員離開時,有人還倒豎拇指鄙視執法。“保羅國際”剪髮店湘籍老闆揚言:“我有後臺,你們隨便咋處理。”
4月3日,鄭州工商部門作出決定,限令“保羅國際”立刻停業整頓。4月5日,鄭州市二七區物價局對其作出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
兩女生剪頭被要價一萬二
至今想起來,17歲的女孩張亞(化名)還覺得似有一頭霧水。
3月29日,在鄭州市某中專讀二年級的她和同學19歲女孩袁莉莉(化名)一起到二七廣場逛街。
下午2時許,兩人逛到二七路的正弘大廈附近,看到旁邊“保羅國際”的櫥窗玻璃上貼着“洗剪吹38元”的字樣,便走了進去。
進門後,張亞問店員剪髮需要多長時間,店員回答只需1個小時。洗完頭後,店員稱二人的髮質不好,不停地推薦護髮產品,並向其出示了消費單。看到賬單上只有3個項目,分別是洗剪吹38元、洗髮用品60元和護髮用品60元后,兩人在上面簽了字,開始剪髮。
讓兩個女孩沒想到的是,剪完頭髮,已是下午6時許,所用的時間大大超出了店員此前所說的1個小時。更讓她們吃驚的是,結賬時,收銀員報出了“每人6000元,一共1.2萬元”的天價!
看見二人驚訝的表情,一名店員趕緊上前推薦說,只要辦理一張該店的會員卡,就可以享受5折的優惠折扣。但是,每張會員卡至少要一次性充值9800元,剩餘的錢將存在卡里。
兩人身上只有區區幾百元,只好掏出手機向同學求援。當晚10時30分許,幾十名同學各自拿出幾百元的生活費,湊夠9800元送到了店裏,張亞和袁莉莉才得以脫身。
因爲借的都是同學們的吃飯錢,張亞無奈之下把事情告訴了遠在洛陽的父母。不久,張亞的父母趕到鄭州,帶着女兒直奔鄭州市工商局3·15投訴中心和當地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
此後,有關執法人員開始調查此事。一名自稱是“保羅國際”總監的男子,看到有攝影記者在拍照,聲稱“消協不該叫媒體來”,拒絕接受雙方的調解,扔下一句“我有後臺,你們隨便咋處理”的話後,迅速走人。
事發後有關部門互踢皮球
“保羅國際”爲何如此囂張?其背後是否有後臺?
有一種觀點認爲,“保羅國際”沒有後臺。持有這種觀點的,其根據一是有關部門在查處“保羅國際”時,有員工稱沒有聽說有後臺;根據二是這起“天價頭”事件發生後,當地有關部門在相互踢皮球,誰也不重視此事。
當地消費者協會認爲,由於商店不願接受調解,自己無權進一步追責,該找工商所;工商部門要求學生出示自己被欺騙的證據,如果該店對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收費予以明示,就無法以“消費欺詐”來界定。
投訴人找到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則表示:非法拘禁是指與外界隔絕聯繫24小時以上,能給同學打電話借錢“構不成非法拘禁”。如涉及價格和不開發票的問題,還是要稅務或工商、物價部門來處理。最後,公安機關建議兩學生先找稅務部門;但稅務部門認爲,這樣天價收費涉嫌消費欺詐,應該是由工商部門和物價部門來管。物價部門則說,商品或服務價格現在已放開,消費問題還是應該由工商部門來處理。
似乎“保羅國際”根本不需要後臺,當地有關部門顯得如此軟弱,以至於拿無良商人沒辦法。
而持“保羅國際”有後臺一說的,其根據是執法部門介入後,“保羅國際”的粗暴態度。
在鄭州市消協工作人員調查此事時,“保羅國際”的法人代表很粗暴、狂妄。更令人驚詫的是,這家天價理髮店發生這種事情已不是首次,可以往消費者的投訴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賠償。
另外,一位網友甚至貼出了“保羅國際”老闆座駕的電子眼違章記錄,該記錄顯示,從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這輛牌照爲豫ALF289的汽車在鄭州市就有3次違章記錄,顯示尚未處理。“一個沒有後臺的商人,會這麼牛?”持“保羅國際”有後臺觀點的人認爲。
“保羅國際”曾被多次投訴
隨着媒體報道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在這家理髮店有過挨宰經歷的市民說出了他們的遭遇。
23歲的費飛飛是鄭州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售樓員。2007年12月22日15時,她拿着哥哥的銀行卡上街要爲哥哥買套內衣。她曾聽同事說,“保羅國際”剪頭髮不錯,於是走了進去。
進店後,一個女服務員接待了她,她選了68元的“洗剪燙”。接下來就是洗、剪、燙工序。期間,先後有兩名男性理髮師給她整理頭髮。其中一人說她的髮質太差,以前做頭髮時把髮根給弄壞了。
“但自始至終沒人給我說用什麼,花多少錢。”費飛飛說。從當天15時許,一直到20時30分左右,她的頭髮才整好。當她到交款處結賬時,卻被告知:一共消費5000多元。“天啊,我明明選的是68元的標準,咋一下子成5000多元了呢?”
“我們已給你服務了,你說咋辦啊?”費飛飛稱當時女老闆這樣說。之後,她的手提包被押在“保羅國際”櫃檯上,隨後一名女理髮師跟費飛飛到銀行自動取款機上取了錢。費飛飛交5800元在“保羅國際”辦了張“總監金卡”,並用卡以6折的優惠價,支付了費用。
鄭州市民吳女士也是受害者之一。據她介紹,去年8月份,朋友送她一張“保羅國際”的理髮卡,面額爲100元。當月中旬的一天,她帶領10歲的兒子到該店理髮,工作人員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吳女士說,服務員給兒子洗過頭,理髮師便開始向她推薦,說小孩兒的髮質不太好,如果用進口護理液進行護理的話,效果會非常好,“在這之前,我聽別人說過這家店宰人厲害,我當時就推掉了。 ”
吳女士說,理髮師推銷護理液不見效,接着又改變“戰略”,要爲其兒子設計髮型。理髮師再次遭到她的拒絕後,立即收斂起滿臉的笑容,邊理髮邊諷刺說,來他們店裏的人都是成功人士,“自己沒錢,就不應該進來”。
“理了半個多鐘頭,受了30分鐘的窩囊氣。”吳女士氣憤地說,儘管她多次阻止了理髮師的推薦,但在最後結賬的時候,卡內的錢還是被劃去90多元,“出了理髮店,我就把卡扔了,以後再也沒去過這家理髮店”。
據瞭解,被媒體曝光的投訴還有:
2007年9月11日,《大河報》報道,市民白女士在該店剪髮被索要4776元的天價,後來在店員慫恿下掏5800元,辦了張打折卡。
2008年3月15日,《河南商報》報道,鄭州市中原區保羅髮型室以侵權爲由,將“保羅國際”告上法庭,並要求其在媒體上刊登聲明消除不良影響,並賠償損失7萬元.。
“天價頭”事件傷害了整個行業
“‘保羅國際’的暴利,在業內人盡皆知。”近日,在鄭州理髮業打拼了9年的劉先生說,他的一個朋友在“保羅國際”做理髮師,每次和他聊天,朋友都會大談“生財”之道。
據劉先生介紹,在“保羅國際”做理髮師,一般檔次的師傅每人理髮提成20%左右,手藝較高些的提成可達30%,“使用護髮產品,也都有提成。”並且,每個理髮師都有任務,就是每天至少要拿到一個“金剪”,通俗些說就是要給顧客做燙髮、染髮,這樣一個頭折騰下來,顧客需要支付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費用。“有提成做刺激,每個理髮師都會變着法兒向顧客推薦各種產品。”此外,像髮型設計屬於無形要價,理髮師說多少,顧客就得拿多少,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而據另一位樊姓業內人士稱,“保羅國際”走的是高端路線,理髮師通常是看顧客下單子,他們通過觀察顧客的衣着,在與他們不斷溝通中,對顧客的經濟狀況、是否愛面子等情況,有了基本的瞭解。緊接着,他們就開始向顧客推薦產品,“說實話,有些理髮產品看着價格貴,並不適合顧客使用。”
採訪中,鄭州市多家中高檔次理髮店員工稱,理髮產品利潤高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保羅國際”“近乎搶劫”地賺取利潤,從而頻繁引發“天價頭”事件,給整個行業帶來了無形的傷害,“我們希望“保羅國際”負責人勇敢站出來,向公衆道歉。”
近日,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王福鬆談到“天價頭”事件時,他表示: “市場經濟實際是一種誠信經濟,要打造百年老店,要想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必須把誠信放在首位,靠欺詐或者靠假冒僞劣產品可能會興旺一時,但會造成長期的惡果,大家對你的品牌服務不滿意,到頭來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些不法行爲,肯定會上執法部門的黑名單,同時也會上廣大消費者心中的黑名單。”他呼籲執法部門要抓住這個典型,通過打擊這一醜惡現象,使鄭州市這樣的店越來越少,同時也是對廣大商戶和市民誠實守信的教育。
“天價頭”事件法律上如何界定
現在,“保羅國際”已被要求停業整頓,並被物價部門作出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但此事最終要通過法律程序解決。那麼,“天價頭”事件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一方面,要看“保羅國際”在宣傳上有沒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爲。
Paul,“保羅國際”全球總監,1999年、2000年度亞洲髮型大賽冠軍,歷屆國際髮型大賽香港區組委會成員。
保羅的一大堆名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還有,保羅給布蘭妮理髮的照片是何時照的?通過“天價頭”事件,人們有理由這樣懷疑,這些宣傳是否有水分呢?
還有發票問題。首先,由公安等部門介入取證,在鄭州執法部門執法時,將“保羅國際”員工搶去的賬本取回,如員工不配合,可根據有關規定追究員工的法律責任。有關部門拿回賬本後,應徹查“保羅國際”幾年來交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保羅國際”店內的價格標示,以及消費單明顯存在誤導消費的問題。顧客簽字前後,“保羅國際”均在顧客不知情的情況下任意增加服務項目,其意圖就是想欺詐消費者。
(郭致遠、藏金生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