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戶口吃香了
何達勇
“現在的農村戶口越來越吃香了。”老謝剛說這番話時,着實讓筆者吃了一驚。
老謝家住陸川縣清湖鎮。他把手指一掐,算了起來:“你看,現在農村小孩在本地讀書,學雜費全免;那些家裏窮的,讀書不但一分錢不花,每個月還能領政府的補貼。”
曾令老謝一度爲之心動的“非農戶口”,如今已經沒有多大誘惑。“現在的非農戶口沒什麼值得羨慕的,不頂吃也不頂喝,況且城裏的房子和消費‘賊’貴。”老謝笑着告訴筆者。
老謝只是陸川縣清湖鎮旺山村的一名普普通通農民。筆者下鄉採訪見到他時,他正在家裏和鄰居聊天看電視。二層寬敞、亮堂的水泥磚混結構的樓房,擦得明亮的瓷磚地板,彩電、冰箱、電話等一應俱全的家用電器,顯示着這個家庭的富裕。
“家裏種5畝多田,不但能掙錢,現在國家還給我們農民補貼。”收成好時,一畝地的收入有400多元,這讓老謝現在很滿足。
好政策加上好收成,讓更多的農民重新迴歸土地。同樣一片土地,過去和如今的農民收入截然不同:過去,一年下來,除去要上交的“三提五統”、各種稅費以外,一畝地最多也就掙100元左右。那時候,爲了家庭溫飽、日常開支和孩子上學等,大部分時間都被“綁”在稻田裏,一年進入腰包的也就是幾百元。如今,種的地沒有過去多了,花的時間也少了,但老謝種地的收入卻遠遠超過了以前。國家糧食收購實行保護價、中央糧食直補年年及時到位,空前的惠農政策讓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況且,農閒時老謝還經常到城裏打工,平均每天有40元至50元,一年算下來,除去各種必要支出以外,老謝的腰包漸漸地鼓了起來。
作爲一名農民,老謝他們認爲“農村戶口吃香”,不僅僅來自於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每天公交車從村門口來回跑,進城越來越方便。”“每年交10元錢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看病,政府給報銷。”老謝鄰居你一言我一語,數起農村生活的變化,個個都興高采烈。
這幾年,陸川縣清湖鎮旺山村天天在變樣,修建了村級硬化公路,組建了廣播站,安裝了閉路電視,設置了文化科普長廊,組建了業餘秧歌隊、文藝隊,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不像以前啦,進趟城裏都費勁,轉了好幾趟車走了幾個小時才進到縣城,顧不上逛街,就得匆匆忙忙往回趕,一天一趟的班車,誤了車就得走着回來啦。”提起過去,老謝很多感慨。
背景鏈接
近年來,陸川縣委、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農民的交通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實際問題,努力使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近兩年來,該縣累計投入公路建設資金4300多萬元,全縣14個鄉鎮154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硬化路通村率達95%,有效地解決了60多萬農民羣衆出行難問題;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16元,同比增長21%;全縣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參合農民66.63萬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80.34%;建立資助基金140.8萬元,共資助500多名貧困大學生上學,沒有一名新生因貧困而失學;320戶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住房706間,完成農村人飲建設工程項目25個,解決2.8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