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萬農民與一個城鎮的夢想
——華明示範鎮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踐
題記
“三農”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在天津這樣一個大城市中,如何落實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結合自身實際,統籌城鄉發展,讓更多農民享受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成果,是一道時代的命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市九次黨代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紮實推進示範小城鎮和文明生態村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華明示範鎮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爲本,堅持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是破解這個時代命題的關鍵。
可容納十萬人的現代化新型居住小區——華明家園基本落成,農民已陸續喜遷新居。
4月,春意盎然,處處洋溢着蓬勃的生機。在華明示範鎮大多數農戶搬遷入住的時候,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上海世博會宣佈,天津華明示範小城鎮項目在城市最佳實踐區評選中,從106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上海世博會的重要創新項目,目的在於展示爲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所做的公認的、創新的和有價值的實踐案例。此次申報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共有87個城市的106個項目。經過由20位國內外專家(其中國際評委15人,國內評委5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評選,最終確定了15個實物建設案例,40個展館案例,在全部入選案例中,內地項目僅有6個。此次華明示範小城鎮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項目,表明本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創新實踐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認可。
在本市示範小城鎮試點建設中,華明示範鎮是開展得最早、最具典型意義的一個。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本報記者就對華明示範鎮進行了深入採訪。在兩年多時間裏,目睹了這座小城鎮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因此,也與華明示範鎮的農民相熟。他們的經歷,記載了四萬農民與一個城鎮的夢想。
去年10月21日,記者在華明示範鎮採訪時,認識了華明鎮胡張莊村31歲的農民宋連慧。這天,宋連慧一早就趕到了位於空港物流區對面的華明示範鎮。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這裏了,但這一次,他顯得格外激動,因爲他清楚,自己的夢想今天就要實現了。宋連慧與排隊等待分房的農民一起,激動地等待工作人員喊自己的名字。一個多小時後,他領到了屬於自己的新家的鑰匙——一家7口,共分到兩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他早已盤算好了,給弟弟留一套作婚房,給父母在兩套房子內各留一間。“以後他們想到哪裏住就到哪裏,反正兩套房子相隔不遠。”宋連慧說。
11月12日,當記者再次來到華明示範鎮採訪時,恰巧碰到宋連慧來這裏辦理地下室領取手續。他說,“房子的裝修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春節,我們肯定會在新家過。”華明街道委員會副書記韓愛玲在一旁告訴他,東麗區還將給胡張莊等村的搬遷農民每人補貼3000元,作爲拆遷費。宋連慧聽得心裏熱乎乎的,他接過話茬說,“是呀,我家7口人兩萬多塊呢,夠裝修一套房子了。”
今年4月,當記者再次走進滿眼新綠的華明示範鎮時,該鎮的大多數農民已經陸續搬入了新居。從去年冬天入住到現在,宋連慧他們渡過了一段溫暖而忙碌的時間。他們領到在華明示範鎮的新家鑰匙,告別老屋,無償住上寬敞、舒適的樓房,過上了“安居、樂業、有保障”的日子。
而這一切,都受益於本市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探索——用宅基地換房的辦法開展農村示範小城鎮建設的實踐。
統籌城鄉發展的創新之路
“三農”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在天津這樣一個大城市中,如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結合自身實際,統籌城鄉發展,讓更多農民享受到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成果?這是一道時代的命題。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本市經過認真調研和大膽創新,探索出了一條以宅基地換房的辦法建設小城鎮和新村莊的路子。
2005年7月15日,華明鎮無瑕街的許多百姓還記得這一天。在那個豔陽高照的上午,“市裏的領導們”頂着烈日深入農戶,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對小城鎮建設的看法。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華明鎮的農民開始對宅基地換房有了最初的認識。他們隱約感到,此後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宅基地換房,正是在廣泛徵求農民意願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市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國家現行政策框架內,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可耕種土地不減、尊重農民自願的原則,高水平規劃、設計和建設有特色、適於產業聚集的生態宜居新型小城鎮。農民以宅基地,按照規定的置換標準換取小城鎮的住宅,遷入小城鎮居住。農民原有宅基地統一組織整理復耕,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新的小城鎮除了農民住宅區外,還規劃出可供市場開發出讓的土地,用土地出讓收入來平衡小城鎮建設資金。
本着這一思路,2005年底,市政府批准在東麗區華明鎮、津南區小站鎮和武清區大良鎮、南北辛莊村、後蒲棒村開展第一批農村示範小城鎮建設試點工作,隨後又批准九鎮三村開展第二批試點。
示範小城鎮建設始終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紮實推進示範小城鎮和文明生態村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市委、市政府下發的《關於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提出,推廣示範小城鎮建設試點的經驗,按照統一規劃、政策引導、尊重羣衆、市場運作的原則,採取以宅基地換房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地穩步推進,引導農民向新城、中心鎮、一般鎮和中心村集中。
以宅基地換房爲模式建設示範小城鎮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認爲,這一模式富有新意,符合我國保護耕地基本國策,有利於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國土資源部將天津列爲全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試點城市,並下達了土地週轉指標。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創新之舉
兩年多來,華明示範鎮的規劃建設者們見證了一個小城鎮的崛起。而這個過程,始終秉承着一條原則:科學發展。
以宅基地換房實施示範小城鎮建設,是一項操作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從規劃設計到組建投融資主體,從申請建設用地週轉指標到村民提出宅基地換房的申請,從分房入住到土地復耕,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涉及到繁複而瑣碎的工作。華明鎮黨委書記張長河對此有着深切的體會:“每一步都要考慮周全,考慮得科學到位。”
規劃建設是整個流程中的重要部分。“華明示範鎮建設中,我們一次性安裝了8000臺太陽能熱水器”,負責項目建設的濱麗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始終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採用了大量節能、環保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處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華明示範鎮的規劃建設具有鮮明的特色:
——在城鎮佈局中,努力保留農村的優點,克服農村的缺點,引入城市的優點,揚棄城市的弊病,強調民風、民習、民俗,保留農居味道。華明示範鎮選址在空港物流區對面、高速公路與津漢公路相交處,這裏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適應了本鎮村民從事物流業的傳統,考慮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需求。鎮內科學劃分了居住、服務、就業的區域功能佈局,合理安排了居住、商業、學校以及休閒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
——在城鎮環境上,努力體現生態特色,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結合華明鎮原有的溼地,規劃建設了街心公園和湖面。合理利用了現有資源,保留了田埂上的數千株旱柳、果樹等,成就了最純粹的自然景觀,形成了不可多得的良性循環生態圈。此外,華明示範鎮還選植了適宜本地生長的觀賞樹種和花草,形成了高於城市綠化的田園特色。
——在建築特色上,華明示範鎮的住宅和公共建築採用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在體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上,住宅建築按照“三步節能”標準進行建設,節能65%;大規模利用了太陽能,用於太陽能熱水器和小區庭院照明。華明示範鎮還建設了中水處理設施,實施了雨污分流,通過收集雨水,經處理後直接排入湖水,用於生態建設。此外,全鎮採用了清潔能源,農民做飯全部使用天然氣,從此告別了使用柴火與煤炭的歲月。建築造型上,風格新穎、美觀協調,既有風情小鎮的特色、又有旅遊觀賞的價值,同時又充分考慮了農民不習慣住高層的特點,多爲五層建築。對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五保戶,還專門建設了帶電梯的小高層。
——在人居環境上,華明示範鎮具有現代化新城鎮的鮮明特點,是一個交通便利、規劃合理、設施完善的宜居生態小鎮。鎮內建有九年一貫制學校、幼兒園、中心醫院、老年公寓、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同時結合北方農民喜歡戶外活動的習慣,按照下樓不出300米的原則,建設了農民培訓學校等服務設施和各類主題公園、花壇綠地,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農民教育、衛生、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住宅與園林景觀的融合、住宅與公共設施的融合,無不體現出人性化的氛圍,彰顯出現代田園賞心悅目、貼近自然的人居環境。
——在城鎮管理上,建立了華明示範鎮管理委員會,負責行政管理。改變原來以村爲主的管理方式,以3000戶爲一個社區,300戶爲一個鄰里,組建以居民委員會、鄰里和居民小組爲主體的新型社區管理體制。在管理方式上,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等實行管幹分離,通過招投標方式選定養管隊伍,進行市場化運作。在綜合執法體制上,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由一個綜合執法機構統一負責小城鎮行政執法。
體現以人爲本的創新探索
“華明示範鎮的宅基地換房模式,是城市郊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劍剛說,“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解決好農民問題。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建設示範小城鎮,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了農民。”
華明示範鎮實施宅基地換房的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依法依規讓農民自由選擇,自主決策,並以村民代表大會的形式聽取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宅基地換房的具體實施細則,張榜公佈,讓農民對徵地補償分配、還遷房型選擇、拆遷補償安置等環節瞭如指掌。這些細緻入微的工作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支持和擁護,確保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劉劍剛說,以宅基地換房的模式實施小城鎮建設,滿足了農民對城市化進程的渴望,較好地解決了“三農”問題。建設小城鎮,使農民住上生態環保安全可靠的住房,實現了安居;小城鎮規劃建設中預留出產業發展空間,爲農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就業渠道,實現了樂業;有了產業就有了就業,有了就業,農民的生活纔有了保障。同時,小城鎮建立健全了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將使農民享受到城市化帶來的成果。
華明示範鎮在規劃建設之初便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因爲耕地沒有減少,土地承包關係沒有改變,農民可以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此外,華明示範鎮依託鄰近的空港物流加工區和具有自身傳統特色的運輸物流服務區,通過合理規劃,預留出了發展空間,增加了農民就業機會,實現了可持續發展。預計未來全鎮域內會生成28萬個就業崗位,而按全鎮總人口的70%推算,需就業人口爲2.87萬人,而未來10%的就業機會就可滿足華明示範鎮的就業需求。
市發改委區縣處處長郝玉興給記者算了筆賬:通過宅基地換房,還可以使農民的家庭財產大幅度增加。農戶平均現有宅基地和房屋估價四五萬元,到華明鎮可置換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宅,價值超過30萬元。而宋連慧對此有着最直接的體會,他說,住進兩套新房,感覺比以前更踏實了。
搬入新家後,能否住得起?這是許多農民的擔憂。在這一點上,華明示範鎮實行了一系列降、減、免、補等政策,千方百計減輕農民的負擔,使生活水平較低的村民既能搬進樓房,也住得起樓房。此外,東麗區還從社會保障入手,多渠道解決還遷村民的就業問題,通過增加農民的“薪金”、“養老金”、“租金”、“股金”,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使農民真正安居、樂業、有保障。
華明示範鎮的示範意義
按照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今後全市要建設11個新城、30箇中心鎮、70個一般鎮。華明示範鎮的做法,對於全市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借鑑意義。
華明示範鎮通過宅基地換房,達到了六個效果: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節約能源和資源、增加就業崗位和農民收入、使農民共享城市生活方式、逐步縮小了城鄉差別。同時,華明示範鎮在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小城鎮社會管理體制、新市鎮環境管理方式、社區成員股份合作制度、綜合執法體制、社會保障制度、投融資方式、政策等8個方面進行了創新,這些都爲全市示範鎮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普遍存在着土地和資金的瓶頸問題。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不可能通過大量佔用耕地來建設新的小城鎮。此外,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依靠政府財力、農民自身積累顯然不可能。而宅基地換房有效解決了土地和資金的束縛,符合天津現階段發展實際,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
通過宅基地換房,可以把佈局分散、數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農民宅基地集中起來,統一整理復耕還田。整理復耕後的土地,會大大超過城鎮建設佔用的耕地,確保了耕地不減,實現了土地集約化利用。華明鎮的12個村莊共有宅基地12071畝,新建小城鎮佔地8427畝,宅基地復耕後不僅可以實現耕地佔補平衡,還可騰出土地3644畝。全市第一、二批17個試點原129個村莊佔地3025公頃,新建示範小城鎮和新村莊規劃用地2648公頃,可節約土地377公頃,共5655畝。
此外,華明示範鎮適當留出了用於商業開發的土地,隨着人口的集中和城鎮規模的擴大,這塊土地必將大幅升值。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完全可以平衡解決農民住宅和公共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一個小城鎮與四萬多農民的夢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廣大建設者的辛勤勞動和農民的大力支持下,歷經兩年多時間,終於成爲現實。華明示範鎮建設的歷程,爲我們展現出一幅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絢麗畫卷,其示範效應,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