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圖為:醫院的報告有什麼毛病,彭宗榮根本看不懂記者鄭志方攝
策劃/傅文仁采寫/本報記者鄭志方通訊員衛冬向吉剛杜巍巍
新聞事件
切下的包塊是腎?
4月29日中午,安陸市王義貞鎮白楊村民陳愛橋和妻子彭宗榮,無助地坐在安陸普愛醫院門口,他們舉著自己制作的『還我健康、還我左腎』的牌子,等待著醫院的答復。
陳愛橋是安陸一名個體客運司機,妻子彭宗榮是售票員,多年來,兩人夫唱婦隨,做著王義貞鎮至安陸市的短途客運生意。
去年10月底,38歲的彭宗榮突然感到腹部疼痛。11月1日上午,她前往安陸市糧機醫院檢查,診斷為:盆腔正中稍偏右多房性囊性包塊。
11月5日,彭宗榮與丈夫一起來到了安陸市普愛醫院,醫生經過檢查診斷為:後腹膜腫瘤,需要馬上住院,馬上手術。當天入院後,彭宗榮被通知第二天即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十分『順利』,醫生將『腫瘤』切除後,患者住院9天即11月14日辦理出院手續。
但是,出院當天,該院下達了一份《病理學診斷報告》,其針對切下的腫瘤作病理診斷為:(後腹膜)腎源性囊腫並感染,建議送上級醫院會診核實!
一份腫瘤切片被火速送往武漢同濟醫院。11月21日,同濟醫院針對切片下達會診意見:慢性間質性腎炎伴腎盂囊腫。
後腹膜腫瘤的切片,怎麼會診出腎髒疾病?根據診斷信息可得知,這一切下的『腫瘤』至少含有腎組織,或者,這切下的腫瘤也許就是腎髒!
根據患者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同濟醫院的切片報告下達到普愛醫院後,普愛醫院又對患者彭宗榮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部位及超聲所見:左腎隱約可見腎髒回聲,大小約6.7×3.0平方厘米;右腎切面大小約11.5×4.1平方厘米,實質回聲分布均勻,集合系統無分離。提示:1.左腎縮小?2.右腎增大(代償性)。
11月30日,普愛醫院又給患者進行了『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檢查結果為:右腎正常,左腎未顯影。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還是『靜脈尿路造影檢查』,都能全面了解雙腎的情況,也就是說,醫院通過這兩項檢查,對彭宗榮左腎存在與否,去向哪裡已一清二楚。
但是,這樣的疑點和問題,醫院卻沒有向患者公布,而患者彭宗榮、其夫陳愛橋這對來自農村的夫婦也不懂其意,更沒有去深究。
左腎怎麼不見了?
2008年春節前一天,正在家中准備年飯的彭宗榮突然感覺頭痛、胸悶、呼吸困難,丈夫立即去打開窗戶,剛轉身回來,發現妻子竟暈倒在地,失去了知覺。
陳愛橋慌忙將妻子抱到床上休息,並請來醫生進行治療。約半小時後,彭宗榮漸漸清醒過來。但是,這樣的暈倒狀況之後又出現了兩次。
陳愛橋發現妻子的病情不太正常,今年3月15日,兩人又來到安陸普愛醫院。三天後,醫生為彭宗榮又進行了一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十分不解地問彭:『你是不是做過腎切除手術,怎麼腎少了一個?』
這一句話讓彭宗榮夫婦大吃一驚:『我做過後腹膜腫瘤手術,難道醫生把我的腎一起切了?』
為求證自己到底是不是少了一個腎,彭宗榮夫婦二人來到省人民醫院做B超檢查。最終診斷:左腎缺如,孤立腎!『我的左腎哪去了?是不是做手術時被切了?』4月25日,彭宗榮的丈夫陳愛橋與律師一起帶著錄音筆,輾轉找到手術主刀醫生倪詩雲。記者從錄音中得知,倪醫生最初解釋說:彭是去年11月5日做的切除腫瘤手術,23日醫院B超檢查還顯示左腎隱約可見腎髒回聲,大小約6.7×3.0平方厘米,這證明左腎還在!但當陳愛橋等人步步緊問並拿出武漢大學省人民醫院的B超檢查證明後,倪醫生最終含糊其詞地表示:可能是做後腹膜手術時,將左腎一起切除了,具體情況,家屬有什麼要求,請找醫院醫務科。
醫院:沒尊重知情權
4月29日下午,記者就此問題來到安陸市普愛醫院,該院醫務科孫科長原本正與陳愛橋談論著賠償一事,談論中拒絕承認是醫生切除了腎髒,當孫科長得知有記者在場後,立即要求記者去院辦登記。但經過登記和一個多小時的等待後,院方回話卻稱此事正在協商之中,不便回答任何問題。
當天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安陸市衛生局醫政科,該科負責人向少雄稱,針對此事,衛生局專門組織了武漢的泌尿外科、普外科專家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為:其一,作為一家縣級公立醫院,故意割腎一說是不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其二,患者的左腎為先天性異位腎,其長到了後腹膜下,而且異位腎出現萎縮、囊化,已屬無功腎,醫生在為患者進行後腹膜腫瘤手術時,因囊化的腎與腫瘤連在一起,醫生最終將左腎與囊腫一起切除。向少雄說,此事給予醫院最大的教訓就是,得知無功腎被切除後,應及時告知患者或家屬,對於這一失誤,醫院也將作出相應的經濟賠償。記者了解到,目前醫院初步決定賠償患者彭宗榮13萬元,但這一賠償未能得到患者的同意。
昨日上午,記者就此采訪了武漢大學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孝斌教授,張教授是武大醫院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也是中華醫學會全國男性學會委員、湖北省男科學會常委、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其擅長泌尿外科腔內手術、泌尿道先天性畸形、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的診治。
張孝斌教授稱,腎異位情況十分常見,患者彭宗榮的左腎移位至後腹膜存在很大的可能性,但是,安陸衛生局負責人的解釋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之處。
張孝斌說,對於此事,他不發表對與錯的看法,如果是他本人做這個手術,手術中發現腫瘤與腎髒相連,手術醫生應該立即停止手術,對這個腎進行充分的檢查,檢查其實很簡單,做ECT、彩超、尿路造影等任一項即可判定此腎是否為無功腎,若為無功腎,則應當切除,而且應該在手術前告知患者及家屬,如果腎存在一定的功能,則應該采取分離或其他辦法對腎髒進行保留。
此後,記者采訪了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泌尿外科專家,他明確表示,通過記者提供的資料和素材看,醫院的說法站不住腳,有些檢查很荒唐,患者11月5日做完手術,且左腎被切,而23日竟然又通過彩造顯示左腎縮小的結論,『左腎都被切了,哪來的左腎縮小?』另外,經過同濟醫院病理切片報告分析以及其幾十年手術經驗得知,普愛醫院切除的後腹膜腫瘤,極可能就是左腎,患者可能所患疾病是腎積水,而非後腹膜腫瘤,因腎積水而誤診的事在醫學史上多見,不過這位專家稱,因提供的資料有限,他本人不能僅憑資料下結論,患者或醫院可對這一病情組織專家進行具體認定。
有話大家說
安陸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向少鋒:
被切的本是無功腎
經過我們組織專家調查,發現患者的腎在手術之前原本是一個異位腎,而且出現嚴重囊化、萎縮,屬無功腎,經過醫生剖腹探查得知,這一無功腎與腫瘤後腹膜腫瘤長到一起,手術切除是應該的。其後經過同濟醫院病理切片也發現,被切的腎不是一個鮮活的組織。
但關鍵問題是,切除左腎之前,院方應告知患者及家屬,這也正是醫院被動之處,醫院一直沒有向患者說清楚的主要原因,是醫院被患者『扯皮』扯怕了,不敢說。這充分說明醫生法律意識不強,沒有尊重患者的知情權。
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學專家:
報告有些自相矛盾
我從醫院的幾張報告來談談個人意見。
其一,普愛醫院在去年11月6日,就已作出術前診斷:『下腹部包塊、左腎缺如』的結論。醫院應當在手術前就做一下檢查,看看缺如的腎在哪,或看看左腎與後腹膜包塊有無關聯,這樣,切腎本可以避免,但醫院還是將左腎一切了之。
其二,11月6日手術之前,左腎本在,卻檢查認定『左腎缺如』,而23日左腎已切,卻又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左腎縮小。『左腎都被切了,哪來的左腎縮小?』這一自相矛盾的報告讓人不解。同時,左腎是否與腫瘤連接一起,醫院也沒有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報告,總之這一做法是極不嚴謹的。
另外,作為患者,在看到多次提及『左腎缺如』『左腎未顯影』等字眼時,應該引起重視,應多與醫生溝通,及時了解病情進展。
湖北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代天修:
該切否?應由院方舉證
醫院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首先如果真如醫院所說,腎髒與腫瘤長到一起,手術時發現這一問題需要切腎,應征得患者或家屬同意,換一電視機的零件都要征求同意,何況是人體上的重要器官。再退一步講,即使當時手術緊急,危及患者生命必須切除,在切除之後也應告訴患者。
另外,這一手術到底是不是如醫院所說的那樣值得懷疑,院方稱其左腎為無功腎,應該切除,這一說法應該由院方舉證,憑什麼說是無功腎?切除之前做了檢查沒有?如果不切除後果會怎麼樣?左腎有無保留的可能等等,都應由院方舉證。
針對這一問題,患者首先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投訴,另外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獲得賠償。 (責任編輯: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