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損失最嚴重的央企
總理走後,隨著搜救的繼續,死亡數字天天都在增加。到5月19日晚,整個東汽已經有超過500人死亡,400人失蹤。其中包括幾十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骨乾,東汽元氣大傷。
盡管在後續的3天裡,又有一些人被從廢墟中救出,但到5月19日,仍然有數百人被埋。『最令人揪心的是,自5月16日起,從東汽廠區中抬出的活人越來越少。』5月18日晚,一位駐守在東汽救援現場的當地電視臺記者說。
同中國其他大型國有企業一樣,東方汽輪機廠在長達42年的發展歷程中,也經歷了興旺—蕭條—改革—大發展的各個階段。
1966年,作為『三線』重點項目的東汽總廠在漢旺鎮破土動工。1995年,東方汽輪機廠的控股母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借殼上市,東方汽輪機廠由此也飛速發展。
2000年後,東方汽輪機廠已成為中國大型電站汽輪機制造的三大基地之一,其佔據了西亞和南亞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成為能與美國西屋電氣、日本三菱重工等跨國企業一較高下的大型國企。
2005年,年僅45歲的技術專家陳新有出任東汽董事長後,東汽進入大發展時期。2005年,東汽的年產值尚為60億元,到2007年,東汽年產值就達到128億元,並佔領了40%的國內市場。東汽普通員工的年均收入也達到6萬元,遠遠超出漢旺鎮的人均收入。
由於東汽的優異業績,2007年年底,東汽母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實現了整體上市。此後,東汽公司主營的風力、火力、水電、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也開始成為東方電氣的主營業務。
2008年5月13日,東汽向國資委報告了初步的損失情況。隨即被國資委定為受損最為嚴重的央企之一。此後,作為東汽母公司的東方電氣也一直停牌。在此期間,東汽副總經理林光平表示,『東汽固定資產幾乎完全報廢,目前損失至少在70個億以上。』
『東汽要如期完成今年200億元的訂單任務已經不可能。要完全恢復生產,至少需要一年半時間。』5月19日,劉志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作為國內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的龍頭老大,東汽的客戶和訂單,幾乎遍及全世界,目前總共已有800億元訂單。『這次大地震,使得客戶訂單幾乎全部需要延期,國內客戶可能還會體諒,但對眾多國外客戶而言,這將意味著一場場艱巨的談判。』他說。
東汽的損失給東方電氣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2008年5月19日,東方電氣復牌當日,即無量跌停。證券分析師們也普遍認為,由於大型設備的生產能力恢復需要很長周期,再加上技術專家的損失,此次70億元的初步損失,對東汽而言,恐怕還僅僅是個開始。
搬離漢旺
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不但改變了上萬東汽人的命運,更成為東汽公司未來發展的轉折點。
1987年,隨著民用發電設備市場的不斷擴展,東汽走出大山,開始在50公裡之外的德陽市區設立分部。
到今天,東汽公司三分之一的固定資產搬遷到了德陽分部。尤其是公司的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和包括大型零配件在內的業務已經基本搬遷到了德陽分部。在德陽分部,已經完全具備了汽輪機大件設備的生產能力。『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否則東汽將永世不得翻身。』5月19日,劉志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德陽市區出現人員死亡和房屋倒塌的企業微乎其微。到5月19日,包括東汽德陽分部在內的全部市區企業基本上恢復生產。
在一些東汽人的眼裡,如果公司的搬遷步伐能夠更快一點,這場災難說不定能得以幸免。
之前未能整體搬遷到德陽市區,東汽的領導層有其顧慮:一是東汽是國資委直屬的央企,整體搬遷需要多方批准;其次,東汽廠區面積龐大,用地數量極大,大型機器設備搬遷費用高昂,整體搬遷的成本極高;第三,東汽主要生產大型機械設備,客觀上也不太適合在市區生產。
因此,東汽領導層當時決定,仍然堅持德陽分部與漢旺總部兩地發展並重,將來即使搬遷,一些在漢旺的老基地,仍然要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而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將改變這一切。『經過這場地震,在管理層心裡,東汽的未來規劃發生徹底改變是肯定的,盡快搬離漢旺已成共識。。』劉志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5月19日晚,德陽市國資委主任羅宗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絕對全力支持東汽搬遷到市區。』如果東汽搬出德陽,德陽將損失巨額的財稅收入。羅宗志擔心,這次地震後,毗鄰的綿陽、成都會爭搶東汽。此前,東汽母公司東方電氣,就已經將注冊地放在了成都市高新區。『東汽員工眾多,需要的用地面積十分龐大,這是任何方面都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而且東汽在德陽已經快50年了,無論是出於客觀利益還是主觀感情,德陽都不會輕易放棄。』劉志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在距離東汽東門大約500米的地方,聳立著一座高達15米的朱紅色巨型石鍾,它是漢旺鎮上的標志性建築。山崩地裂的5月12日,它周圍的大樓在瞬間紛紛化為廢墟,只有這個巨型石鍾屹立不倒,但是它的指針卻永遠定格在14時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