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了解,倒塌的大樓總共三層18個教室,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是聚源中學的主教學樓,初二、初三共18個班的學生都在這裡上課。初一的教室則安排在隔壁的原聚源小學的舊教學大樓裡。
聚源中學四周都是居民樓,一條馬路把整個學校一分為二。地震後,四周的居民樓都依然完好,只是牆體有些劈裂,唯獨這棟教學樓成了廢墟,剩下中間的樓梯間孤零零地聳立著。
5月12日下午,初一、初二有15個班在主教學大樓上課,剩下3個班,兩個班在操場上體育課,一個班在旁邊的實驗室上計算機課。劉興林告訴記者,除了幾個請假回家了的學生外,15個班共有約1070人在主教學大樓的教室裡。
地震後慘烈的場面,初三數學老師陳靖宇說自己一生都無法抹去,當天下午他在教師樓裡備課,『地震發生後,廢墟四周白茫茫一片,跑出來的學生滿面灰塵,我根本無法辨認。一個女生伸著手哀嚎「老師,救命」,但我無能為力,因為她的腿被半米厚的大梁壓住了。我幾乎每天都責怪自己太無能。』
大樓倒塌後,位於一、二層的初二學生逃生的比較多,其中初二(4)班、(8)班分別只有兩人遇難,但三層的學生傷亡慘重。『初三(7)班只剩10來個學生了。』
劫難後,聚源鎮人都在講述著幾個真實的感人瞬間:
在大樓倒塌的一瞬間,一位年輕老師兩側各夾住一位學生,縱身從窗戶躍下;在事後清理廢墟時,解放軍戰士發現其中5具屍體在一塊,其中一位年長一點的緊緊抱住4個學生,年長一點的是一位老師……
陳靖宇還告訴記者,5月18日,遇難老師蒲彬的老父親把國家給的5000元慰問金全部捐給了學校,用於學校重建;另一位遇難老師劉林秀的家人說別無所求,只希望能把她的骨灰送回老家。
『我想只要聚源中學的辦學精神和理念在,我們完全能重建這所學校。』陳靖宇說。
『消失』的班級5月19日,在地震後的第七天,聚源中學正式復課。『初一先復課,我們通知了50個學生,但有123個學生來上課,我真的很欣慰。』谷校長說。
在聚源小學西側的地面上,唐山市一家公司出資在那裡搭建了臨時的聚源中學。盡管操場還不平整,但一根木制的旗杆首先豎了起來,兩側搭建了16間簡易教室。
『16間教室夠用了,有些班沒有再存在的必要了,因為剩下的學生已經不多了。』陳靖宇哀傷地說。
復課第一天的課程主要是心理輔導和安全教育。『學校一直很重視災害的自救,我們每學期都有火災的自救課。可以說如果遇到的是火災,學生都能從容面對,但誰能想到發生地震呢?』
據劉興林介紹,聚源中學是都江堰市最好的農村中學,2007年的中考,聚源中學340人中,500分以上的達到了247人,整體排名居都江堰全市第三名,居都江堰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
災難改變心靈據了解,目前已有企業答應捐款4000萬元重建聚源中學新校捨。上至校長,下至學生,都希望另擇地方再建學校。
『那個地方是每位老師、每位學生的傷心地,這幾天,大家都繞開它走,那一片廢墟永遠刺痛著我的心。』在陳靖宇看來,重建聚源中學的難點在心理上,他估計需要等到完全送走目前這批學生,也就是說要等三年。據說重建學校後還要建一家地震遇難師生的紀念館。
『這次災難可能會從心靈深處改變很多人。就像我自己,原來遇到特別調皮的學生,心裡就發毛。地震後我明白了,每個生命都是很神聖的,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差生還是優等生,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想只要師生團結起來,我們很快就能重建學校。』陳靖宇說。
現在,聚源中學每位學生來到臨時學校,都會去一間教室的牆面上看看。那裡粘貼了123張七色小紙片。這是第一天復課的學生留下的。
其中一張小紙片上寫道:『家園毀了可以再建,學校毀了可以再修,大家不要悲傷,不要哭泣,要充滿信心,去認真面對今後的每一天。高國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