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汶川地震災區部分堰塞湖分布示意圖 |
據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最新消息,四川省9個縣市因地震造成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33處堰塞湖中,目前已經有7處險情解除,但伴隨著每天水位持續上漲,風險度最高最難處置的唐家山堰塞湖形勢異常嚴峻。
汶川『5·12』地震在四川災區形成了33處堰塞湖,嚴重威脅災區70餘萬群眾和抗震救援部隊及搶險人員的安全。
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領導小組組長矯勇介紹,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工作的總體部署,國家防總、水利部把防范堰塞湖次生災害作為當前水利抗震救災工作的頭等大事,迅速反應,從全國抽調170餘位水利工程和水文勘測專家組成9個專家組和10個水文勘測小組,緊急趕赴四川地震災區,會同地方100多名水利職工,在部隊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交通、通訊中斷、餘震頻繁等諸多困難,冒險深入唐家山等堰塞湖現場查勘和監測,基本查清了堰塞湖的幾何尺寸、來蓄水量、地質構成及下游影響范圍和人口數量等情況,並及時開始了24小時不間斷監測預警。
經現場核定,33處堰塞湖主要集中在北川、綿竹和什邡等地,分布在沱江、涪江、岷江和嘉陵江水系。單個堰塞湖集雨面積范圍在80至3550平方公裡之間,堰塞體體積達10至2037萬立方米,其地質構成多為松散堆積土石體,壩高10至120米,最大蓄水量達50萬至3億立方米。
矯勇表示,目前已進入汛期,震區抗震救援、群眾安置和恢復重建等工作正在緊張開展,且餘震時有發生,堰塞湖一旦潰決,產生的次生災害將非常嚴重。水利部及時組織專家對堰塞湖的災害風險度進行了研判和評估,制定了應急除險、避險預案,依據輕重緩急和條件,開展了除險減災工作,已有7處險情解除。
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裡處的唐家山堰塞湖是風險度最高最難處置的堰塞體。該堰塞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米至124.4米,方量約2037萬立方米,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約3億立方米,目前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近60米,近期水位每天持續上漲,既淹上游又對下游構成嚴重威脅,必須及時加以主動處置。
矯勇說,針對唐家山堰塞湖險情的嚴峻形勢,水利部已要求並協調部隊對上游水位及壩體變化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及時發布預警預報,適時啟動相應人員轉移預案。工作組組織專家抓緊研究制定了工程除險方案,武警水電部隊正在做施工前的各項准備,施工人員已先行進場,國家防總22日緊急從山東、江蘇空運應急除險物資至現場。目前,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均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執行處置唐家山堰塞湖的武警官兵和設備抵達綿陽
記者23日從剛結束的武警水電部隊處置唐家山堰塞湖聯指會議上了解到,武警水電部隊執行處置唐家山堰塞湖的350名人員和設備全部抵達綿陽南郊機場。
目前,人員和設備正在機場待命。24日將視天氣情況,運送190名人員和10臺推土機至唐家山。
救災官兵協助疏散唐家山堰塞湖附近群眾
由於唐家山堰塞湖堤壩存在潰決的危險,正在北川災區抗震救災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從21日開始協助疏散堰塞湖附近的群眾。截至23日下午,已有數萬名群眾被疏散到安全地帶。
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距離北川縣城6公裡,庫容水量近1億立方米,是北川縣境內30多個堰塞湖湖中最大的,水位每天還在持續上昇。如果不及時疏散附近的群眾,一旦堤壩潰決,後果不堪設想。
從21日開始,救災部隊全力支援地方政府組織、協調當地群眾進行疏散和轉移。強烈的地震使得進出大山的主要道路中斷,官兵們就在村寨和集鎮附近的高山上尋找合適的安置點,平整場地、搭建帳篷、准備生活物資,並提前清理疏通好群眾轉移上山的路線。
記者在北川縣禹裡鄉看到,這個鄉的1萬多名群眾大部分已被疏散到安全地帶,剩下的部分群眾在武警四川總隊500名官兵的幫助下,也做好了轉移的准備。
鄉黨委副書記黃傑告訴記者,許多群眾剛剛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和房屋,雖然從情感上不願意離開故土,但在軍隊的動員和組織下,他們還是踏上了疏散路。『目前,群眾中沒有恐慌情緒。只要解放軍在,我們就有信心!』他說。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堰塞湖堤壩潰決後可能造成的水源和環境污染,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組織部隊,加大對地震廢墟和遇難者、動物屍體掩埋處的防疫消毒力度,將化學危險品等有毒有害物質搬運至安全地帶。
『我們將盡一切可能,不漏掉一名群眾。』正在現場組織群眾疏散的武警四川總隊司令部處長鄒楠上校告訴記者,『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最後一個撤離的,一定是我們的官兵。』
唐家山堰塞湖應急處理工程有序開展
針對北川縣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逐漸增加的險情,水利部、四川省和武警水電部隊等快速研商工程方案與措施,按照溫家寶總理提出的關於唐家山堰塞湖問題的處置原則,正式啟動了唐家山堰塞湖應急疏通工程,擬通過開挖明渠,降低水位、減少蓄水量,最大可能減小下游災害風險。
水利部副部長、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前方領導小組組長矯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武警水電部隊已在唐家山堰塞體上先期開展作業。有關設計單位正在抓緊編制施工設計方案。經協調,計劃調配一架大型直昇機運輸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至唐家山堰塞體。
唐家山堰塞湖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裡,苦竹壩上游2公裡唐家山處,是目前潰壩風險最大的堰塞湖。由於唐家山堰塞湖的地形極為復雜,加上山體斷裂、不斷滑坡導致無路可尋,有關部門多次派人查看,均無法達到現場。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工作組在部隊配合下,會同四川省有關專家和人員,通過乘坐直昇機及徒步等方式先後11次冒險設法登上該堰塞壩,最終於5月20日成功達到壩頂,開展現場踏勘。
矯勇介紹說,22日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在四川綿陽召開會議,決定立即成立唐家山堰塞湖應急處置指揮部,由四川省政府、武警水電部隊、空軍、水利部組成,負責統籌搶險工程的組織實施。四川省省長蔣巨峰擔任指揮長,水利部等單位負責人擔任副指揮長,水利部負責組織專家開展水文監測和預警預報,研究確定技術方案。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3日,唐家山堰塞湖已蓄水約1億立方米,堰前水位較22日上漲2.6米。專家表示,如不采取措施,極有可能出現漫頂潰決,對下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