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天上午,來自本市天津醫院、天和醫院等7家醫院的骨科專家在成都華西醫院為術後病人進行復查。 |
今天上午,本報記者在成都華西醫院看到天津醫生忙碌的身影
手術連手術,他們沒有怨言5天來收治129名傷員完成疑難手術37臺次
今天凌晨,本報特派記者組飛抵四川,直擊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工作。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見到了正在這裡緊張工作的21位天津骨科醫生。因為正在准備上午的手術,醫生們顯得格外忙碌。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天津醫療隊第二批80餘名醫護人員於5月19日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參加臨床救治工作。來自天津醫院的孫志明副院長告訴記者,華西醫院雲集了來自香港、臺灣、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以及日本等地的骨科專家,共同救治地震傷員。天津醫療隊按專業分成若乾隊伍,在到達醫院的當天就投入了救治工作。其中,由21名骨科醫生負責管理骨科第22病房共84張床。這些傷員多是四肢骨折伴有開放損傷,有些已經失去住所和親人,成為孤老戶;有些為80歲以上高齡,合並許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幾乎80%的傷員需手術治療。有些傷員受到大災的恐嚇,精神異常,為救治工作增加很大難度。
自天津醫療隊來華西醫院後,每天要做七八臺手術,常常工作到凌晨,轉天上午還要做好病房的管理,查房換藥、做治療,做好傷員的思想工作,以配合治療。5天來,天津醫療隊共收治129名地震傷員,完成疑難手術37臺次,受到華西醫院的認可和患者的好評。隊員除了面對繁忙的工作,還要應對不斷發生的餘震困擾,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盡管如此,醫療隊員都沒有怨言,他們為成功救治的每位傷員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市援建四川綿竹2萬套過渡安置房開工
從市建委獲悉,天津援建四川災區過渡安置房首期2萬套過渡安置住房工程動工,工程指揮部昨天在綿竹市孝德鎮舉行開工誓師大會。建設部副部長黃衛、綿竹市市長李友成和天津建工集團、城建集團、住宅集團、建材集團、自來水集團、中鐵十八局、中建六局全體參戰人員和當地受災群眾參加開工儀式。黃衛代表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各參建單位授旗。
首期啟動的過渡安置房位於綿竹市區的孝德鎮清道二居委和漢旺鎮武都,兩個地塊均為剛剛收割完的莊稼地,佔地共1220畝,按規劃要求可建設過渡安置房2萬套。過渡安置房每套20平方米,要求50套建設一個用水地點和一個廁所,1000套建一個小學,2000套建一個中學。
本市醫療隊抵達汶川小山村 開進最後一個醫療盲點
昨天,來自本市的武警醫學院抗震救災醫療隊開進汶川重災區最後一個未有醫療隊進駐的小山村,為171戶群眾、606人進行科學防疫、人員救治。
今天上午記者連線武警醫學院抗震救災醫療隊得知,由於路險難行,海拔2000多米的汶川威州鎮禹碑嶺小山村,醫療隊一直上不去,村裡606人出現不同程度皮膚感染、感冒發燒、腹瀉等病癥,急需醫療救援。昨天上午8時,准備好充足的防疫和救治藥品,武警醫學院醫療救援隊向這個小山村發起衝刺。一路上餘震不斷,石塊和碎土不時從眼前落下,經過4個小時艱難跋涉,醫療隊到達村裡。
醫療隊立即分組展開工作。一組進行現場診治,一組逐戶進行噴藥消毒,一組挨家進行巡診。災民由於長時間無藥可用,腿部、身上出現皮膚病,有的受傷處淤血化膿,醫療隊員細心地為每一個人進行傷口處理,並對全村進行了緊急衛生防疫處理。截至發稿時,受災村民全部得到了醫療救治。
支援華西醫院ICU護理工作 14名骨乾護士今赴四川
今天上午,本市衛生局向四川災區派遣14名重癥監護(ICU)護士支援四川,與先期到華西醫院的6名ICU護士會合,共同完成支援華西醫院抗震救災重癥醫療護理工作。
昨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給我市衛生局打來求援電話,請我市緊急調派20名從事ICU護理工作5年以上的骨乾護士,支援醫院重癥傷員的搶救和護理工作。市衛生局高度重視,立即連線前方赴川醫療隊,從已派到四川災區的醫療隊員中抽調出6名經驗豐富的ICU護士到華西醫院報到,同時又從我市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泰達醫院共抽調14名ICU護士,組成我市支援華西醫院抗震救災工作的醫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