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發展現代農業塑造新型農民加快建設新農村
農口系統深化改革制定十項發展措施
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這是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加快推進本市『三農』工作,必須用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市委農工委、市農委提出,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重新審視『三農』工作、探索和把握『三農』工作實踐規律、明確『三農』工作發展方向,以『發展現代農業、塑造新型農民、加快建設新農村』為載體,圍繞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新舉措,推動本市『三農』工作再上新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本市制定實施了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取消了『三提五統』和農業稅費,實施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組織開展免費為農民檢查身體,出臺了全市統一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啟動了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工作;率先全面實行了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實施了『351』農民培訓工程等一系列支持農村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本市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和農村繁榮。特別是本市在小城鎮建設中探索的『宅基地換房』思路,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為全國農村城鎮化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市委農工委、市農委認真分析面臨的新形勢,剖析出目前本市在農村改革的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如思想觀念因循守舊、體制機制不完善、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業科技支橕能力不強、產業規劃不完善和產業布局不優化、城鎮化水平不高、農村環境建設不優美、農民增收困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陣地建設相對薄弱、選人用人機制不活和一些農村基層組織班子不強等,這些都制約了本市『三農』工作發展。
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市委農工委、市農委提出,要把學習實踐活動的收獲體現在工作思路和措施上,把科學發展的成果貫穿於『三農』工作加快發展的全過程,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力爭在十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一要在樹立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通過用科學發展的理論武裝頭腦,通過總結已有的成功做法,通過對國內外先進經驗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樹立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的意識,提高求新求變、爭創一流的能力,不斷推進本市『三農』工作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科學發展。二要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三要在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上取得重大進展,大力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聯結帶動農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四要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上取得重大進展,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嚴格把好農產品產地准出環節,提高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五要在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充分發揮本市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科技優勢,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昇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六要在載體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完善規劃,整合土地,加大對區縣開發區和鄉鎮工業園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明顯提高外向型經濟和鄉鎮工業園區發展水平。七要在推進農村城鎮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繼續完善和推進以宅基地換房建設小城鎮的創新模式,引導農民向小城鎮集中,加大對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好11個新城和30個中心鎮,繼續抓好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八要在農村環境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加快改善生態水環境,擴大生活垃圾和污水無害化處理試點並逐步全面推廣,切實改變農村面貌。九要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十要在農村基層組織、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強對農村基層乾部、黨員的教育培訓,探索形成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規范,加強對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加強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為重點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快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