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的高考招生錄取工作已落下帷幕,昨日從市兒童福利院傳來喜訊,夏民、於青揚、佟麗麗和李福嬈這四名在福利院長大的孩子接到了高校錄取通知書,即將走進大學的校門,成爲從市兒童福利院走出的首批大學生。
於青揚
參加高考緊張又感動
於青揚今年19歲,是四名“準大學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回想起參加高考的情形,於青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緊張”和“感動”。“走進考場的時候,緊張得能聽到自己的心怦怦直跳。高考那幾天,福利院的老師每天都把我送到考場。開考以後,老師也不回院裏,而是守候在考場外,一直等到我考試結束。記得有一天下大雨,我從考場中走出來時,看到老師站在門口,衣服都被雨淋溼了,一瞬間,我的眼睛模糊了。”高考成績出來後,喜歡文科的於青揚語文考了106分,以總分386分的成績被本科三批院校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錄取。
佟麗麗
貪玩女孩變成好學生
22歲的佟麗麗是個外向開朗的女孩,她告訴記者,自己兩歲時就來到福利院,是在福利院老師的關愛下長大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她曾經十分貪玩,拿起課本就頭疼。回憶起自己以前貪玩的情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隨着年齡的增長,自己漸漸懂事了,瞭解到福利院裏大多數的弟弟妹妹,因爲身體殘疾沒辦法和我一樣接受正規教育。對他們而言,我們幾個能夠讀高中考大學的哥哥姐姐是無比幸運的。在高三開始前的那個暑假,我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用在了背外語單詞上,每天捧着學校發的英語詞彙書,從早背到完,再穿插做一些英語習題。那個暑假過後,我記下了3500個單詞,而在暑假前,我的英語實際上只有小學6年級的水平。”福利院老師的幫助加上自己的努力,佟麗麗的成績突飛猛進。今年春天,她通過了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考試,圓了自己的大學夢。佟麗麗說:“上大學以後,我還會繼續努力讀書,爭取每一年都能拿到獎學金,補貼自己的學費,減輕社會和兒童福利院的負擔。”
李福嬈
更努力一定“專接本”
19歲的李福嬈曾經因爲不喜歡學校的數學老師而一度數學成績不好。福利院的老師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聘請了南開大學的學生作爲家教老師,爲她進行專門輔導。“家教老師講課很生動,我的數學成績開始有了起色,我也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李福嬈說,自己以前的學習基礎不是很好,高三的時候,她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但以前“欠下的債”太多,這使她感到壓力很大。“高三這一年,每天放學回到院裏,放下書包就開始讀書,最晚的一次一直學習到第二天凌晨三點才睡覺。”爲了讓高考的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院方給每個考生安排了一間單人房供他們學習和休息。經過一年的努力,李福嬈以378分的成績考上了天津青年職業學院。不過,對這個成績,她覺得並不滿意:“在大學裏,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能夠‘專接本’。”
夏民
將來當社工回報社會
因爲一大早就到附近的超市打工,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到福利院,記者昨天沒能見到以402分被海南大學三亞學院錄取的夏民。福利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夏民還沒來得及享受高考後的輕鬆,就開始爲自己大學四年昂貴的學費擔憂。高考後沒幾天,他便開始了忙碌的暑期打工生涯。其實早在今年4月,夏民就參加了交通職業學院的“秋季自主招生”,並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考試。本來夏民可以輕鬆地過一個夏天,但他並沒有放棄高考,而是跟福利院的其他參考生一起,投入到緊張的複習中。福利院的老師說,夏民學習非常刻苦,並在學校擔任團支書和宣傳委員。在接到本科錄取通知書後不久,夏民向老師透露了“大學畢業後還要回到天津,做一名社會工作者,以回報福利院和社會”的想法。
福利院
不管多難也要讓
孩子們讀完大學
當福利院上上下下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擺在了老師和4名“準大學生”面前。“一個孩子每年的學費最多的要1.5萬元,最少的也要5000多元,這還不包括他們的生活費用。按每人一個月600元生活費的標準來計算,4個孩子一年就需要將近3萬元的生活費,加上學費,每年一共需要8萬元至10萬元。孩子們非常懂事,像夏民,高考後不肯休息,每天都去外面打工掙錢,其他幾個孩子也表示上大學後要掙獎學金、勤工儉學,減輕社會的負擔。”福利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管多困難,都要讓孩子們順利讀完大學。前不久,市兒童福利院發動全院職工進行捐款,併爲孩子們購買了學習用品和新衣服。距離9月開學報到的時間已經不多,福利院正在不遺餘力地爲4名孩子籌集更多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