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焦洪昌
徐昕
《建國大業》中有7位明星加入外籍,人大代表、法學專家認為
愛國並不意味著必須具有中國國籍
【新聞背景】
據8月19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一部為紀念國家成就的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因一份演員名單,而攪得公眾爭論不休。名單中的演員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加入了外國國籍。雖然最後證實該名單上只有9人參加了該影片的拍攝,其中兩位還是中國香港居民,但是『國籍』爭論仍然引起了軒然大波。
【連線嘉賓】焦洪昌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徐昕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問:影片《建國大業》演員表公布以後,引起網友熱議,對於數位外籍華人演員的加入,大家產生了質疑。對此,您如何看待?
徐昕:電影業已經越來越國際化,基於國際視野來選擇演員是無可厚非的。但應該看到,這部電影以及演員的選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建國大業》之類的影片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政治意義;二是該片中的外籍演員是放棄中國國籍而加入外國國籍的『中國人』。盡管改變國籍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但在上述情況下網友感到感情受到傷害並提出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導演在選擇演員時應當考慮這種可能的影響。
焦洪昌:該影片最核心的是要反映開國創業的精神面貌,只要能真實再現祖國蒸蒸日上的風貌,由誰來演並不重要,電影作為藝術,應該去意識形態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給國內的演員一個平衡保護,如果外籍演員享受了更多優惠的話那可能是對國內演員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