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集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宣佈無條件投降。正當全國人民舉國歡慶,迫切渴望和平建國之時,蔣介石卻單方撕毀國共和談達成的《雙十協定》,向各戰區司令長官發出剿共密令,任命白崇禧爲國防部長,陳誠爲參謀總長,何應欽爲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在美國的支持下,蔣介石一邊成立了以馬歇爾、張羣、周恩來三人組成的“軍調處”進行和談,一邊積極準備內戰。
蔣介石狂妄決定用五天時間圍殲我中原軍區李先念所部。黨中央在接到情報後,一方面電告留在南京的周恩來,指示他利用軍調小組成員的特殊身份揭露蔣的陰謀;另一方面電令中原軍區做好應對敵人的襲擊及突圍作戰的準備。
一九四六年六月,蔣介石授令劉峙指揮十個整編師約三十萬人悍然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由此挑起了新的全面內戰。中原解放區在李先念、王震等人的領導下,採取聲東擊西的戰略,成功實現了中原突圍。這對於華北、華中地區主力度過蔣介石進攻的最困難時期起到了極大的戰略作用。
第二集
蔣介石發動內戰的行爲,遭到全國人民尤其是愛國志士的一致反對。上海十萬民衆舉行“反飢餓、反內戰”的大遊行。同時,國民黨飛行員劉善本上尉駕美國B—24飛機起義。蔣介石在中原失利後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確立了以華東爲主要戰場的戰略方針,委任李默庵爲司令長官,負責進剿蘇北及蘇中地區的人民軍隊。粟裕、譚震林、鄧子恢所領導的華中野戰軍面臨着敵衆我寡的嚴峻考驗。譚政委的警衛員到司令部給粟裕送地圖,粟裕懷疑該地圖是兩年前的舊版,遂帶上不服氣的警衛員到野地考證。在華中分局會議上,粟裕提出內線作戰的方針。蘇北大戰即將開始。
蔣介石在官邸約見周恩來,再次重申中共讓出安東、膠濟線、蘇北、承德等地並限期交由國軍進駐的苛刻條件。周恩來義正詞嚴地予以拒絕和駁斥,雙方不歡而散。國民政府單方決定召開國民大會,引起黃炎培等民盟代表的極大不滿。不久,民盟負責人李公樸在昆明被暗殺。
第三集
在雲南大學禮堂召開的李公樸追悼會上,國民黨特務企圖鬧場,聞一多悲憤地發表了《最後的演講》。不久,聞一多亦遭暗殺,舉國震驚。周恩來接受了美國記者斯特朗和查理的採訪,對國民黨特務的暴行予以揭露和痛斥。斯特朗向周恩來表示想去延安採訪毛澤東,馬歇爾將軍的翻譯李明霞從中協助。陶公館傳出噩耗,民主革命家陶行知因疲勞憂憤,患腦溢血逝世。
李默庵憑仗精良的美式裝備準備向解放區發起攻擊。由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搶佔先機,攻敵不備,提前兩天向泰興、宣家堡的敵人發起進攻,大獲全勝。在泰興、宜家堡遭遇失利後,李默庵調集五萬人馬將解放軍圍在海安。華野第七縱隊在海安防禦戰中英勇奮戰四天,以二百多人的傷亡,擊斃敵人三千多人。李默庵無奈之下假傳捷報欺騙蔣介石。正當華中野戰軍節節勝利之際,毛澤東在延安接受了斯特朗的採訪。
第四集
李默庵命整編第二十五師向邵伯發起進攻,讓前來督戰的陳誠回南京坐等捷報。得知情況後,粟裕想出“攻黃救邵”之計,在運動中殲滅敵軍。華中野戰軍取得邵伯防禦戰的勝利,完成了我軍在蘇中地區的七戰七捷。
國民黨西北軍吳化農的部隊在兗州被陳毅部隊重重包圍。吳通過馮玉祥等人的引薦,間接向周恩來表達了投誠意願。周恩來讓其保存實力,待機而動。周恩來與張克俠和王冶秋在南京祕密會面,指示二人爭取策動西北軍內的高級將領和大部隊起義。
蔣介石派人軟硬兼施地威脅黃炎培退出民盟,以個人名義參加僞國大,黃炎培斷然拒絕。劉峙、薛兵由鄭州和徐州兩地集結部隊,準備向晉冀魯豫解放區發動進攻,然而兩人之間矛盾重重。爲粉碎敵人對魯西南定陶一線形成的鉗形攻勢,晉冀魯豫野戰軍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下達定陶戰役具體的作戰方案。
第五集
在晉冀魯豫野戰軍臨時指揮部,劉伯承獲悉劉峙調整了會攻定陶的作戰計劃,立即做出敵變我變的戰略部署,命部隊趁徐州、鄭州兩路敵軍的“鉗頭”尚未合攏時提前發起攻擊,同時誘敵冒進,爭取將分散的敵人“裝口袋”。
在前線,排長王克勤帶領戰士們打了個漂亮的勝仗,從俘虜小李子手中繳獲一頂日式歪把子機槍。小李子投誠參軍後被營長分到王克勤排裏,心中極爲不服,提出比賽給歪把子機槍供彈,結果落敗。在一次戰鬥中,王克勤救下小李子。小李子心懷愧疚,晚上獨自找王克勤交心長談。
王克勤帶着戰士到村裏尋找安置傷員的臨時住所,遇上兒子犧牲在抗戰中的王大娘。王克勤認老人作娘。在第二日的定陶戰役中,王英勇犧牲。大娘帶着連夜趕製的新鞋來到戰場,老淚縱橫。劉伯承悲痛之餘,號召全軍向烈士王克勤學習。趙錫田指揮的第三師已落入劉伯承提前布好的口袋,焦急中向劉峙發出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