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同志們、朋友們!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國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就必須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繼續把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向前進。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繼續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幾千年來,我國各族人民在祖國大地上自強不息、團結拼搏,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建設了幅員遼闊的錦繡河山,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發展進程中,我國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我國每一個民族都是祖國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我國每一個民族都爲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每一個民族都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只有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中華民族才能擁有強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斷創造歷史偉業,才能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挑戰,才能維護祖國統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符合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要大力增強我國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大力促進我國各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不斷形成實現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的強大力量,不斷形成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強大力量,不斷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強大力量。
新形勢下,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的民族問題,紮紮實實做好民族工作,奮力開創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第一,進一步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必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圍繞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的主線。團結和進步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團結是進步的前提,進步是團結的基礎。促進民族團結,就是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打牢民族團結的社會基礎。實現共同進步,就是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爲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顯著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顯著加快民族地區保障和改善民生進程,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歸根到底就是要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爲實現社會主義祖國繁榮昌盛、維護社會主義祖國統一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我國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必須通過我國各民族共同奮鬥來實現。沒有我國各民族團結奮鬥就沒有祖國繁榮富強,沒有我國各民族共同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也是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前進方向。
第二,進一步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需要不斷總結和發揚成功經驗,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工作思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從我國國情出發,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我國民族問題實際,既堅持和發揚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成功做法,又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推進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方法創新,切實把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部署落到實處,不斷取得紮紮實實的工作成效。要突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羣衆性,充分尊重和體現各族人民主體地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動員各族羣衆廣泛參與,在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不斷創造美好生活。要突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性,鼓勵基層和羣衆積極探索實踐,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工作,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源源不斷注入活力。要突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時代性,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適應我國各族羣衆利益關係發展變化,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內涵、創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活動,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感召力、親和力、影響力。
第三,進一步動員全社會投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全體人民積極參與。全國各級黨政機關、鄉村、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軍隊等都要自覺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貫穿於自身工作。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既要教育羣衆,更要教育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使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民族法律法規爲廣大幹部羣衆所掌握,增強廣大幹部羣衆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增強全社會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民族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落實好中央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決策部署,推動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民族法律法規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使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深紮根於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要廣泛運用文藝作品、影視節目、報刊書籍、新聞宣傳等形式以及各類新興媒體靈活多樣地開展宣傳教育,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成爲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是每一位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要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全過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形成有利於民族團結進步的公民道德準則,培育有利於民族團結進步的社會文明風尚,使每一位公民都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維護者和建設者。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引導各族羣衆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堅決同各種違反國家法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爲作鬥爭。
第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根本保證。能否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切實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黨的執政能力和各級黨政組織領導水平的重要標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中高級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認真學習和遵守國家民族法律法規,堅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研究和做好民族工作,切實加強調查研究,正確把握規律,認真總結經驗,創新思路方法,不斷提高駕馭和解決新形勢下民族問題能力。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過程中,對不同地區和單位,既要有統一規範,也要有不同要求,切實提高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完善民族工作體制機制,加強民族工作部門建設,推進民族工作制度化、規範化。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爲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民族地區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爲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堅強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