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別克路口“發狂”撞4人疑司機突發心臟病猝死》後續
22歲的侯姍姍至今都感覺像做了一場夢,前日一早發生在河北區勝利路與昆緯路的那場車禍,毀了她一家的幸福生活,原本健康的母親一直昏迷,很可能成爲植物人……而肇事的別克司機當場死亡,醫生初步判斷其爲心臟病猝死,他的家人也是悲痛萬分。一場車禍,一死四傷。誰來爲這場悲劇埋單?怎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傷者情況
幸福家庭瞬間破碎
在第四中心醫院腦外科,別克撞人事件中最重的一名傷者、58歲的郭象琴的家人焦急地等候在重症病房外,車禍發生後,他們只在前日中午見過傷者一面,之後便是等待和焦慮。醫生即將爲郭象琴做一個大手術,爲了保命。
郭象琴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和老伴侯振強退休後分別在外就職,22歲的女兒侯姍姍也在去年年底進入第一中心醫院成爲一名白衣天使。一家人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也衣食不愁。郭象琴家住和平區,可工作單位在外環線徐莊子,每天早上她都要騎一個多小時的電動自行車去單位,很辛苦。女兒常勸她別再工作了,在家安享晚年,可她爲了貼補家用,仍舊每日辛苦奔波。事發當天早上,郭象琴騎車正在等紅燈,沒想到卻突遭橫禍。“聽急救人員說,發現我媽媽時,她的頭栽在電動自行車腳蹬子上,身體還在車上,說明她是被撞飛後身體又落到車上,太慘了!”說着,侯姍姍開始輕聲啜泣。
事發當天,侯姍姍上晚班,她一直睡到中午12點,剛醒來就接到交警的電話。“交警問我認不認識郭象琴,我說她是我媽媽,對方讓我喊上我爸爸,一起帶上戶口本和身份證到大隊,我問我媽媽是不是出事了,交警說你別問了,趕緊來吧!”後來,侯姍姍才知道,原來交警在媽媽手機裏發現了署名爲“寶貝兒”的手機號碼,估計是她親近的人,所以打了電話。“媽媽躺在那裏,已經昏迷了,頭上全是血……”說到這裏,姍姍痛哭流涕,再也說不下去了。
“我們原本是個幸福的家庭,現在全毀了!”這是傷者郭象琴的丈夫侯振強一直在念叨的一句話。傷者的姐姐說,如果肇事司機確屬在駕駛過程中突發心臟病猝死,他的遭遇也值得同情,但他不應該害了別人。“他有病爲什麼還要開車呢,這不是害己害人嘛!”
郭象琴的主治醫生楊大夫說,傷者兩側腦挫傷,腦硬膜下積水,此次手術主要是爲了清除其腦內的碎骨和積血,手術比較複雜,但如果成功,最好的情況是病人術後能夠恢復意識,但其反應也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比較壞的情況是,病人可能會成爲植物人或癱瘓。
身爲護士的侯姍姍最清楚母親的病情,她知道母親面臨的危險,只盼着一向堅強的母親能熬過這個難關,早一天甦醒。
單身母親沒錢看病
除了郭象琴,49歲的王金娥的傷勢也較重。家住河北區一處破舊平房的她,下崗後獨自養活16歲上高中的兒子,還要照顧90多歲的母親。爲了掙錢養家,她一天做幾份工,政府給她安排了公益崗位,她一大早要到派出所打掃衛生,之後再去做點小生意,或者打點零工。事發當天早上,她騎着自行車去上班,同樣在路口等紅燈時發生了事故。“當時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鞋也丟了,到醫院才清醒過來。”沒錢看病,本來就不富裕的姐姐和姐夫湊了3000元先給墊上了醫藥費。頭部縫了4針,整晚嘔吐,王金娥如今仍在觀察室接受治療。不能工作了,她現在特別擔心這個月的生活問題,還有源源不斷的醫藥費和聽聞她出事後手開始發抖的老母親。
此外,在車禍中傷到腰部的27歲小夥子李錚也在觀察室內,腰部疼痛不斷,還要記掛着家裏的妻兒,他的孩子剛剛3個月大。
肇事一方
家人至今沒有露面
據郭象琴家人介紹,前日下午他們在交通隊見到了死亡肇事司機的親人。據他們介紹,肇事司機今年55歲,居住在大港區,單位買斷工齡後,他自己買了一輛車做點小生意,生活也不富裕,平時都在大港區活動。事發當天他車裏載着妻子和女兒來市裏辦事,沒想到出了意外。事發後,他的家人很悲痛。肇事司機家人稱,一切由交通隊處理,不留聯繫方式,未墊付醫藥費,也沒有來醫院看望傷者。另外兩名車禍傷者也表示,肇事司機的親屬一直沒露面。記者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的殯葬處瞭解到,肇事者遺體昨日下午被交管方面運走,去相關部門做法醫鑑定,但交管方面不肯透露任何消息。
據肇事司機女兒當天描述,事發後她都沒來得及先救昏迷的父親,而是用衣服捂住正在不斷流出鮮血的一名傷者的頭部,幫她止血。據瞭解,肇事司機家的老人因過度悲痛而病倒了,家裏的頂樑柱突然走了,家人除了傷心之外,還要承擔車禍造成的後果,此次事件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個悲劇。
肇事司機去世,還連累4人受傷,一場車禍毀了五個家庭。那麼,在我們現有的制度下,這種由駕駛員身體出現不適而引發的車禍到底能不能避免呢?各方都有說法。
各方會診
醫生:建議駕駛員每年細化體檢
黃河醫院體檢科張主任表示,駕駛員內科檢查的確是靠被檢查者個人如實填寫,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沒有針對性的細化檢查,無法查出這類疾病,而他接觸的體檢駕駛員根本沒有人主動提出自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有些疾病的確發作突然,可能今天查心電圖沒事,明天就突然發病,而讓駕駛員每天體檢是不現實的。”爲了從根源上防止類似悲劇發生,張主任建議各區交管部門,可以定期組織轄區駕駛員進行體檢;駕駛員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全身的細化檢查,尤其是心腦血管項目。一旦感到身體不適,駕駛員應自覺停止駕車,前往醫院檢查。
律師:駕駛員體檢不認真是誘因
天津行通律師事務所的劉連賀律師表示,如今駕駛員體檢的部分項目如同走過場,一些駕駛員爲了通過體檢根本不如實填寫內科檢查。雖然法律沒有強制性的避免類似悲劇發生的規定,但相關法律對駕駛員的身體狀況要求已經比較完善及嚴格了,只是個別駕駛員在執行上不認真。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也明確規定,有器質性心臟病、癲癇病、美尼爾氏症、眩暈症、癔病、震顫麻痹、精神病、癡呆以及影響肢體活動的神經系統疾病等妨礙安全駕駛疾病的不得申請機動車駕駛證。因此,如果駕駛員明知自己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疾病卻隱瞞的,一旦出現事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即使駕駛員是突然發病並非有意隱瞞,也不能免除責任。
市民:駕駛員自覺才能避免隱患
市民王先生表示,他是一傢俬企的司機,有血壓高,平時靠吃藥維持,但駕駛員體檢時根本不測量血壓,因此他在體檢時不會主動提出自己患有血壓高。“萬一註明我有血壓高無法通過體檢,工作就保不住了。”
駕駛員李先生表示,他的駕駛證即將到有效期,不久前去醫院體檢換證,但醫生只對他進行了運動功能、生理缺陷、雙下肢不等長、視力及色盲等檢查,內科根本沒有一項檢查,雖然爲駕駛員節省時間提供了方便,但這樣無法全面檢查出駕駛員是否患有影響安全駕駛的疾病。
市民劉先生表示,駕駛員體檢查不出心腦血管疾病是件很可怕的事。一旦駕駛員駕車途中突然發病,汽車很容易失控釀成慘劇。劉先生認爲,要想杜絕悲劇的發生,最主要的是駕駛員要自覺,不要因種種原因隱瞞病史,一旦察覺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體檢部門也應該更加負責,要對駕駛員進行全面檢查,防患於未然。
社會學家:提高駕駛員管理機制
社會學家郝麥收認爲,從前駕駛證是爲少量有職業需要的人設計的,體檢方式也是檢驗這部分人。如今車輛已經成爲人們代步的工具,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駕駛證,成爲駕駛員,原有的一套機制已不適應新發展了。應建立一套新機制,首先手段要新,體檢應該有針對性,一旦發現有問題,再詳細對其進行檢查;可設立體檢等級制度,比如患有此類病症的人可以視其病情程度來決定是否爲其發證。還有就是觀念要新,駕駛員要樹立“有生命纔有一切”的觀點,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他人的生命。駕駛員要有駕駛道德,要自覺遵守相關法律規定,不應單純爲了駕車而隱瞞病史。最後,郝麥收建議社會要建立長治久安的機制,對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疾病的人員要強制性檢查,或建立公益監督機制,爲駕駛員免費體檢,這不僅是爲駕駛員負責,更是爲他人負責,是一種關愛生命的體現。記者韓愛青王昊攝影記者王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