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疾防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劉大衛13日表示,我國甲型H1N1流感疫苗總體來看是安全的,比較罕見的接種異常反應報告發生率爲1.3/10萬。
衛生部13日通報,截至12日中午12時,全國已累計完成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1200餘萬人,共收到疑似異常反應1235例。
劉大衛介紹,這些疑似異常反應中,發熱、局部紅腫等一般反應占950例,相對比較罕見的異常反應有143例,這兩種反應合稱爲由於疫苗預防接種引起的不良反應;其他和疫苗沒有關係的偶合症有83例;和心理因素有關的,比如打針害怕等出現的反應有28例;另外有31例正在調查中。
“疑似異常反應報告病例中,由疫苗接種引起的比較嚴重的反應,如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喉頭水腫等有15例。”劉大衛說,總體來講,我國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低。
據介紹,疫苗接種引發的不良反應,總體上都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按發生原因分爲一般反應、異常反應、疫苗質量事故、實施差錯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應和不明原因反應。
“偶合症是指有一些基礎性疾病,接種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或者是患有某種感染性疾病,正好要發病,處於潛伏期,打針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所以偶合症和疫苗沒有關係。”劉大衛說,目前診斷的偶合症有上呼吸道感染,這是偶合症中最多的,83例中有48例。還有腹瀉,扁桃腺炎,甚至偶合甲型H1N1流感的,也就是說甲型H1N1流感還沒發病,打針的時候恰好出現臨牀症狀。
“疫苗本身絕對不會引起甲型H1N1流感。”劉大衛強調。
談及對疑似異常反應的處置,劉大衛表示,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首先要通過有關監測系統上報,如果是一般情況,基層接種單位就能處理,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按上呼吸道感染建議治療。如果基層接種單位搞不清楚,就需要報到上一級疾控部門,再組織調查。任何一個疾控機構都有這樣的調查診斷專家組,對他們進行調查、診斷,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然後再建議病人進行相應的治療。
另據劉大衛介紹,如果調查專家組確定是由異常反應導致的損害,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應給予患者一定的一次性補償;如果是偶合症,跟疫苗沒有關係,原則上不予以補償,“但有的地方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或可得到一定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