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一本號稱“史上最搞笑、最雷人的作文書”——《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在網絡上受到追捧。此書集納從2002年到2009年的73篇零分作文,題材主要是憤世嫉俗型,玩世不恭、惡搞型和挑戰高考型等。一語文老師表示,零分作文熱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實際上,要在高考場上得零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慶晨報》
【“零分作文書”的警示意義】
“要在高考場上得零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者以爲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高考作文想得到正常分數乃至較高的分數,其實是挺容易的事。爲什麼這樣說?因爲只要揣摩命題意圖、迎合作文要求即可。媒體曾報道,有一年的全國高考作文題目是《堅韌——我追求的性格》,結果很多考生“製造”了父母雙亡、離異或自己有殘疾而又奮鬥不息的“事實”。閱卷老師不是傻子,不會不知道這不正常。可這樣的作文,至少決不會得太低的分數。
關注高考作文者還可能知道,近幾年有些抄襲的高考作文,竟然獲得了滿分。比如四川一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抄自《雜文選刊》,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最美麗的鳥》抄自《故事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似乎不可思議,其實很容易理解。很多“教學有方”的語文老師,不就是讓學生背誦範文而勤思多練、寫真話,幫他們取得了好分數嗎?
當然,不是所有講真話的作文都寫得好,鼓勵讓學生“我手寫我心”,也不意味着讓他們在作文中罵老師、批學校。但顯而易見的現實是,現在的命題導向和作文教學,是不利於學生真實思考和表達,甚至壓制他們講真話的。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疑與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也正因爲現實的不合理,纔會出現高考滿分作文屢遭質疑、零分作文卻受追捧的反常情況。
將高考零分作文集結成書,原本應當是書商爲賺錢而爲。但是,這樣一本書的出版,在客觀上既對作文教學構成了警示,也對教育制度發出了強烈拷問。面對這本書中的作文,僅僅說它們“跑題”了、讓學生不要借鑑模仿,是遠遠不夠的。教育部門和語文老師應當做的,是直面另類的抗議方式,深刻反省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走向歧途的教育及時進行糾偏。(李清)
【爲何此書不叫座只叫好】
“零分作文書”體現的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心態。一般看來,零分作文是非主流的,甚至是不入流的。有一天,當每一篇孤立的零分作文,經由出版商的策劃與包裝,彙集73篇之多、橫跨8年之久而橫空出世時,便上演了一場特殊的“羣體性事件”。因爲,“零分作文書”通過規模效應,被包裝成了一副“挑戰者”的姿態。它被賦予的“崇高”意義是,希望藉此打破由高分或者滿分作文所壟斷的價值觀以及話語敘事的模式。
因此,對於出版商來說,“零分”就是賣點。它既迎合着當前頗爲流行的“非主流”文化與解構思潮,又體現着一種爭奪話語權的意味,而這更加符合一部分熱捧網友的“野心”。爲什麼此書在“實體店中銷售情況不太如意”,卻能在網絡裏迅速走紅?答案很明顯:第一步,市場的策劃,第二步,網絡民意的助推。真正上高考考場的學生,恐怕並沒有人拿此書太當回事。因爲在被認爲決定未來命運的高考戰場上,誰也不會用零分去開這樣的一次玩笑。
那爲何,一本對考生沒多大意義的“零分作文書”,卻被旁觀者如此捧紅呢?實際上,真正吸引人的不是“零分”,而是它們爲什麼得“零分”?這纔是出版商抓到的真正賣點,以及無數網友的興奮點。原因就是新聞中所說的,其題材主要是憤世嫉俗型,玩世不恭、惡搞型和挑戰高考型。很顯然,這就是如今在網絡裏普遍流行的心態。部分網友利用網絡傳播匿名、快速與廣泛性的特點,依靠此書的內容與形式,在此心態下進行着“憤世嫉俗、玩世不恭、惡搞與解構”。但現實中有多少人又真會如此呢?所以,這也決定了此書在網絡裏大紅大紫,而在現實中卻少人問津的命運。說不定哪天,若作文是100分制的話,還會有個59分的作文集,書名就叫《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王海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