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9年9月12日《楚天都市報》說某省屬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連峰來到武漢鐵路橋梁技校『回爐』讀起技校並語出驚人:『我的大學真是白讀了!』;更具體的例子是青島新聞網8月29日報道說,『濟南大學生淘糞工即將上崗,保證至少乾3年,最終的5人名單中有2人是女生,5人都要被安排到一線從事糞便清運工作』。
盡管大學生數量多了導致就業難,但高素質人纔多了畢竟是好事,總比文盲好,但讓大學生從事低學歷就能做的事情確實是浪費。過分拔高大學生淘糞工的『意義』,類似提倡大學生去做淘糞工這樣來轉變觀念更不可取,拔高『大學生淘糞工』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今大學生畢業能找到個工作掙點工資就不錯了,改變生活狀況,提高生活水平,『幫家裡減輕負擔』是最常聽見的學子心聲,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淪為淘糞工,實在是無奈的選擇。
一說起大學生就業難,人們更多指責大學生就業觀念有問題,說他們怕苦怕累怕髒,不願意下基層。現在大學生淘糞工有了,去殯儀館的也有了,這時候應該沒有理由指責大學生自視清高、不願放低姿態就業了。誰都知道,當淘糞工又髒又累,但參與競爭的人並不少,『2009年濟南市事業單位招考中,5個淘糞工名額引來391人競爭,其中有1名研究生。』
從基層乾起是沒錯。但大學生去做淘糞工,無論怎麼說都不值得提倡。作為勞動者的一員,掏糞工人當然值得尊敬,我佩服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問題是,根據現實情況看,淘糞工應該用不著多高的學歷,有力氣、能吃苦、不怕髒、不怕累就行,高中生、沒上過學的都能做。投入多少學雜費、幾年時間和精力上大學後去當淘糞工實在委屈,『大學白上了』這一說法雖有失偏頗但也有其合理的地方。
當然也不能指責工作單位羞辱大學生,人家拿出這些崗位提供給畢業生是有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
有人說大學生怎麼就不能做這樣的工作,大學生怎麼就不能當淘糞工了,但是他自己不會大學畢業了去當淘糞工,也未必會讓自己子女上完大學去當淘糞工。當淘糞工用不著上大學,不如別浪費金錢和精力上學直接去做,這樣會省去很多經濟和時間成本。
在就業這個現實問題上,有社會關系、有背景會起到關鍵作用,沒社會關系、特別是農家子弟則處境艱難,他們本指望通過高考上大學改變現狀,可畢業纔發現連改變現狀的門路都沒有。農村來的大學生想留在城市都困難,他們想通過奮斗改變,趕快工作掙錢還學費貸款,幫家裡減輕負擔,所以髒活累活也行,像淘糞工這這樣的工作也不得不去乾。機會不是對所有人都開放的,就像你寫出一篇好文章,但沒有發稿渠道,更不認識編輯,只能徒嘆無奈,發不出來,孤芳自賞。當然,前提是自己得有真纔實學。
現在單位都說要有工作經驗的,可又不給實習、工作機會,大學生自然沒門路積累經驗。
所以,沒必要過分拔高大學生自願當淘糞工的『意義』,鼓勵大學生放低身段就業是沒錯,但讓大學生當淘糞工這樣來轉變就業觀念的說法則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大學生當掏糞工實在是就業形勢太難下的被逼無奈之舉,對社會來說是人纔浪費並不為過,對大學生個人說來,則是生活所迫。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