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灰色收入』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一個流行詞。可『灰色收入』究竟是什麼,為何存在,涉及哪些人群,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都有點『模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打擊取締非法收入,規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昨天下午,在上海代表團的小組審議中,如何規范『灰色收入』成了一個熱議話題。
『灰色收入』相當普遍
『在人們的印象裡,似乎只有掌握一定資源的人纔可能擁有「灰色收入」,其實未必。』全國人大代表賈偉平說。
現實生活裡,教授寫了文章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得了不少稿費,但沒繳稅,這是不是『灰色收入』?一個在校大學生課外去做家教,每月收入2500元,沒有繳稅,是不是『灰色收入』?一個鍾點工打好幾份工,有的是跟中介公司簽了合同的,有的是沒簽合同的,後者收入也不繳稅,是否『灰色收入』?
既然專業人士、在校學生、鍾點工……都可能擁有『灰色收入』,足見『灰色收入』並非某些群體的『專利』。
其實,當一種社會現象到了需要政策規范,甚至法律規范的時候,就說明這種現象已具有相當的社會普遍性了。
折射財富積累多樣化
為什麼會有『灰色收入』,它到底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灰色收入」的普遍化折射出老百姓財富積累方式的多樣化。』全國人大代表金長榮說,『灰色收入』並非『完全壞事』,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的活躍,社會生活的多元化。
『但「灰色收入」的確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除了「未繳稅」的勞動所得外,「小金庫」裡的部分合法收入是否屬於「灰色收入」?』金長榮說,『灰色』的邊界究竟在哪裡,這個問題實在令人困惑。
模糊概念還需明朗化
『灰色收入』是一種通俗說法,大致應該是『工資以外的收入』。在全國人大代表林蔭茂看來,『灰色收入』好像『灰色』本身一樣模糊——從某種意義上,『灰色收入』是勞動者勞動所得,具有合法性,但它可能是『逃稅』的,也可能還有其他情況。無論如何,如果任其長久處於模糊狀態,游離於法定『監管之外』,那麼,不透明一定會造成不公平。
正因為這些復雜的糾結,對『灰色收入』,政府的態度是『規范』,而非『打擊』,更非『遏止』。當務之急是,行政職能部門先要把『灰色收入』界定清楚,究竟哪些收入是『灰色收入』,哪些不是。『模糊概念需要明朗化,這也是「規范」的必備前提。』林蔭茂說。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