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政協委員聯名呼吁暫緩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農業部專家回應
專家訪談
黃大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教授。
針對去年年底國家農業部首次頒發兩種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汪苹、張濟順等4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遞交提案,疾呼『目前還沒有足夠科學手段去評估其風險,應暫緩轉基因水稻商品化』。
不過,作為評審專家之一的黃大昉教授,昨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回應稱,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將不會暫緩,預計3至5年內有望上市。
安全性評估超過10年
黃大昉表示,獲批的轉基因水稻產品早在1999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安全性評價,前後共有十多噸的轉基因水稻投入了動物實驗。除了研發單位外,還委托了國家疾控中心等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試驗,並經反復評估,最後確定轉基因水稻和非轉基因水稻一樣安全。
至於整個過程,黃大昉和研發單位提供基因的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數據,之後由國家農業生物安全委員會,包括生物技術、環境安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方面的60多位專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嚴格審查。
競爭力達到國際標准
審查結果送交由農業、衛生、環保等11個部委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審查,由農業部頒發允許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轉基因水稻結論明確,技術成熟,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黃大昉說。
專家
訪談
無須臨床試驗
記者:在投入商業生產之前,有沒有考慮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黃大昉:這十年時間裡,轉基因水稻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安全性評價,已經充分驗證出結論,證明了它對人、對環境的安全,同時也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實驗。
不是所有食品的安全性都要經過臨床試驗,只有藥品纔需要。
美國對轉基因小麥的安全性早在六七年前就已批准過了。他們還從母乳中提取基因,研發提高免疫力的轉基因水稻,並且已經種植好多年,面積逐步擴大。所以說,我們並不是第一個乾的。
記者:國內外都曾經爆出轉基因食品出現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這加深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懮慮。
黃大昉:對於這些事件,我們都給予了高度關注。截至去年共收集到相關案例16個左右,但是,經過查證,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是轉基因技術本身出了問題。前一段時間還爆出廣西某地種植了轉基因玉米,人食用後導致精子失活,後來查清楚了,純屬無稽之談。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