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轉眼功夫,『國十條』已經頒布了兩個多月,人們期待的房價下跌遲遲未到,但中心城市的房租卻急速上漲。尤其是中小型房源,短時間漲幅超過了四分之一。這使得一些工作不久的樓市『夾心層』再度受傷,在『收入不見長,房價不見跌,租金卻暴增』下備受煎熬。(7月2日《華商報》)
這個局面,恐怕多數人未曾想到;也沒見哪個經濟學家,事前作過十分明確的預測。要我說,漲價當然源於隱性的通貨膨脹。盡管我們的CPI指數,一直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可是很多物品,一直是『漲』聲一片,其中既有生產資料,也有生活資料。比如鐵礦石,成品油,生活、辦公用紙,奶粉、液態奶,還有各種菜價,都在紛紛上漲。被某些不良企業炒作的綠豆、大蒜,更曾漲得離譜。生活水位上昇,房租自然不能幸免,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而政府所能提供的廉租房,又從來是供不應求,讓求租者望房興嘆。
此外,城中村改造加快,使原本可供出租的房屋,不但成本加大,而且數量減少,這也是現在租房供需矛盾突出的一個原因;加之人們對房價下跌信心滿滿,購房積極性短期降低,這又加劇了租房的供需失衡,也就推動了房租上漲。也許,這正是調控房價的必然『陣痛』。
然而,這種陣痛,應當催生出健康樓市的嬰兒,絕對不能演變成無果的流產。而且只有房屋價格的良性回歸,纔會最終降低租房的價格。你想,房價回歸理性,就能產生更多的業主;當業主的數量增加時,也就減少了租房的需求,租金就會隨之下跌,讓『夾心層』減少成本避免尷尬。從這點上說,調控樓市政策,不僅不應因房租上漲的原因減緩步伐,反倒要繼續發力,力求取得實際成果。同時,政府要加大廉租房的建設規模,使其能在房價調節中發揮作用。只有這樣,夾心層纔能擺脫夾心的難堪。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