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任武宣縣委書記李啟亮在昇遷來賓市副市長後落網,彭進瑜繼任武宣縣委書記後,在任上被查處。(廣西新聞網2010年07月02日)
公訴機關指控,彭進瑜擔任武宣縣縣長和縣委書記期間,涉嫌受賄200萬餘元;李啟亮非法收受下屬和當地投資商10餘人的人民幣97萬元、美金3500元、價值人民幣66968元的『勞力士』手表一塊及價值人民幣10.1萬餘元的免費裝修。
把這兩任縣委書記放在一起,我們能夠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第一,腐敗期間驚人相似。繼任縣委書記彭進瑜腐敗期間為2002年至2009年;前任縣委書記李啟亮為2001年至2009年。也就是說,他們的腐敗幾乎是同時的。
第二,都是『邊腐邊昇』。2005年,彭進瑜由縣長昇為縣委書記,2009年12月還公示為副廳級乾部;李啟亮昇為副市長。
第三,受審時間驚人相似。前任縣委書記6月9日開庭審理,繼任縣委書記6月24日開庭審理。也就是說,他們幾乎是共同落馬的。
由此分析,這兩位縣委書記的腐敗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同生共死的。如此腐敗案例,令人擔懮,給人警示。筆者覺得,至少給我們三個方面的啟示:一是腐敗在某些地方、某個范圍、某些官員那裡成了一種共識、一種規則,甚至就是一種『風氣』。大家要麼是協同腐敗,要麼是心照不宣。
二是權力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縣委書記作為一個地方的『一把手』,權力幾乎是不受約束,尤其是遇到了同樣腐敗的縣長之後,就如找到知音一樣,牢牢掌握了一個地方的『大權』,誰還能制約他們?誰還能監督他們?
三是乾部選任制度存在漏洞。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兩任縣委書記共同腐敗,卻還能邊腐敗邊提昇。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一個乾部到底該如何實現科學而全面的考核考察?在現實的制度執行中,我們到底還存在哪些漏洞?如何纔能真正防止邊腐邊昇?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實現民眾的有效參與、監督?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