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電視機前看比賽,一定是要聽解說的。因為現場的攝像機位好多時候都架得太高,有時看不清隊員身背後的號碼。再說,每次大賽都會有新球迷加入,他們也需要解說員提供輔助性的信息。
雖說這兩年德高望重的韓喬生老師退出解說臺,成功轉型,從服務觀眾改為娛樂大眾,但央視這一屆世界杯的解說水平還是有不少問題的——
一來,它延續了上一屆每場比賽只用一個解說員的那種『獨角戲』,沒把解說員從疲勞戰的重壓下解脫出來。黃健翔不在了,聲嘶力竭的『模仿秀』卻依舊不絕於耳,且來得毫無道理。其實最合理的辦法,倒是更早幾屆,一個解說員、一個外請嘉賓搭檔解說,知識、觀點都形成互補,也能在出錯時快速補臺,還不那麼累。按說,國家電視臺也不差這點差旅費。
二來,地方臺近幾屆或為省錢或礙於合同,都不另起爐灶搞獨家轉播或聯合轉播了。什麼東西一旦沒了競爭,難免上進心不強。從解說來說,原先最高水平的黃健翔,自離開央視平臺後,不得不為了適應地方臺的節目風格,去趕娛樂化的時髦,近兩年的解說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賀煒作為央視新上位的行家型解說員,水平只比現在的黃健翔略好,但離五六年前黃的巔峰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其他幾位名嘴,鼓動和煽情過剩,唯獨缺了一點讀解比賽時的智性,比作為球盲的竇文濤可能好一點,但遠不如『三味聊齋』裡的白岩松。
內地真就沒有好一點的解說人纔了嗎?不是。只是這些人散居於央視以外的各家電視臺,沒有平臺為大家服務。就算臺與臺之間有競爭關系,嘉賓資源央視總是可以利用吧。老用關系好的,不請智慧高的,這就成了一種自我捆綁。觀眾看低水平的直播久了,理解比賽的智力多少也會受到傳染。這方面,任何一家電視臺都可以狹隘,唯獨國家電視臺不能——因為它還有為國民智力負責的崇高使命,不能只諷刺兩句足協就算完成任務了。
過往幾屆世界杯和歐洲杯,我們有不錯的解說,卻很少能看到高純度的比賽。從兩年前的歐洲杯開始,精彩而單純的大賽開始增多,解說卻又不盡如人意了。難道真的是上天不想讓一個事物完美?不過,在不完美的前提下,去不懈地追求盡善盡美,纔是人來到人間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