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北京,現在平均的大學畢業生工資不到兩千五,可是房租平均達到快到兩千八,兩千九,甚至三千了……《新聞1+1》稱:房租,又一個『綠豆』?漲,漲,漲,今年以來北京、天津、大連、沈陽、杭州,很多城市房租都出現了浮動不小的上漲。(7月4日央視網)
既然城市房屋租貸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就應該有昇有降、或呈現一種『此起彼伏』的一種價格波動。而從近期各地城市房屋租貸價格直線攀昇一事上,透露出來的是市場自我調節功能的『弱化』,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面對『剛性』的租房需求,一個可以緩解和緩和價格上漲壓力的機制和『儲存』遠遠沒有形成。
我們不妨做一形象比喻,在面對豬肉價格不理性上漲之時,各地價格部門、商務部門主要采取的是向市場釋放儲備豬肉的作法,以緩解市場壓力,最終導致價格平穩。也就是說,國家有關方面有充分的市場存量以乾預和調節市場。而房屋租貸市場當然也會遵循價格和市場規律,當全國各地城市房屋租貸價格持續攀昇之時,有關部門又拿什麼來調節?如果是豬肉的話,投入儲備豬肉即可,但有關方面手裡有『儲備』的公租房、廉租房嗎?各級政府手裡又有多少套?問題的癥結正在於此。正因為我國各地城市公租房、廉租房,尤其是而向打工群體的公租房極為稀缺甚至部分城市決策者手中,根本就無公租房可以投入市場。那麼,在持續攀昇的市場性租房需求之下,原本可以起到市場調節功能、緩衝功能的『政府儲備』形同虛設,『安全閥』功能無法發揮。這纔是各地城市租貸市場價格持續攀昇的根源所在。
筆者並不是猜測,據去年年底一份數據顯示。在中央預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資項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緩慢,截至8月底僅完成投資的394.9億元,完成率為23.6%。今年國家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需要地方配套1183億元,難以落實,有的省份2008年安排的廉租房建設項目,至今尚未全部落實配套資金。(2009年中國青年報)而今年6月1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發布《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公共租賃住房首次將非本地戶籍的『外地人』納入住房保障范圍。但一個外來人口高達近400萬人的北京市,預計建設的公租房纔50萬元平米,這對於巨大的市場需求絕對是一個『杯水車薪』。北京如此,其它城市恐怕也樂觀不到那裡。
因此,筆者以為,解決房屋租貸市場違反價格規律的『只漲不跌』現象,根本上還在於盡快建立一個可以平抑市場的房屋租貸市場『儲備機制』。就如儲備豬肉那樣,國家和各地政府很有必要將公租房、廉租房當成一個調節市場、保障民生的『終極利器』。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必須具備的市場『安全閥』。縱觀其它一些國家對公租房市場的調節,無不是將政府手裡擁有大量公租房當成市場調節『籌碼』。香港和我國內地相比,租房需求更強烈,新加坡以租房方式解決居住難題的人數更龐大,而這些地方為什麼能夠保持較穩定的房屋租賃市場,就概因為政府『手裡有糧』。至與有關人士稱:『要像打擊綠豆那樣打擊炒出租房的中介者』,無助於問題根本解決。 (作者畢曉哲)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