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13年,杜持禮出生在一個會講英語的天津家庭中。他不是長子,父親對他將來的職業選擇並沒有特別的要求。在當時的家庭環境中,親戚大多經商、辦實業,杜持禮從燕京大學畢業後隨便就可以進入某個企業,輕輕松松做個『富二代』。但他卻選擇了進入考試極其嚴格、淘汰率極高的北平協和醫學院。杜有威認為,父親的這種自討苦吃,大概是源於祖父那突如其來的病故。
1951年抗美援朝期間,他在中朝邊境成立X光訓練班,為部隊培養了一批放射專業人纔。
1958年,他組織籌建天津市醫學放射專科學校,培養出本市第一支放射骨乾隊伍。
1975年,他在和平醫院主持放射診斷班,為本市各醫院輸入大批放射專業新生力量。
他是『仁記李』的外孫
以往關於杜持禮的資料很少,他過於低調的性格使人們只注意到他工作業務上的成績,而對於他『豪門』的出身卻幾乎聞所未聞。在上個世紀初的天津,杜持禮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富二代』。
杜持禮的父親名叫杜荷舫,祖籍浙江紹興。杜家自清末遷到天津,到杜荷舫這一輩也有幾代人了。杜荷舫年輕的時候曾經留學英國,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回國後因為這『一招鮮』得以在英國洋行裡謀得一個職務。杜荷舫的發跡,與自身努力分不開,但同時也跟杜荷舫夫人有著重大關系。
杜荷舫的夫人,即杜持禮的母親,是號稱天津『四大買辦』之一,英國仁記洋行買辦李輔臣的女兒。(李輔臣的舊居在花園路,本報將在後期另作報道)。杜家在河北路這片房產實際上是杜荷舫與夫人一起為自己和子女們建造的,包括前面的四幢小樓及後面的三幢公寓樓。杜持禮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裡,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雖然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公(李輔臣於1910年去世),但對於買辦家庭的富足生活也耳濡目染。杜有威認為,自己的父親應該有機會進入家族事業,但卻因為祖父的去世而改變了一生的職業追求。『聽父親說過,祖父當年在意租界有個醫生朋友,是外國人,名叫巴拉蒂。有一年祖父身上長了個癤子,就去找這位醫生開刀做個小手術。巴拉蒂手術後疏忽了,忘記及時給祖父換藥,結果造成傷口感染,祖父就此一病不起,直到去世。這個事情對我父親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大概也是他立志學習醫學的主要原因。』
杜持禮從新學書院畢業後,考入了燕京大學的醫學預科,畢業後考進北平協和醫學院。1938年,杜持禮從醫學院學習期滿,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像很多師兄那樣,沒有立即離開學校去開診所,而是留在協和醫學院繼續做住院醫師兼放射科助教。杜持禮不僅擅長放射學科,對於內科診治也很有經驗,他之所以主要學習放射科,是因為他感到這個『冷門』學科在現代醫學發展中實在負有太過重要的作用。他意識到中國人要開展自己的醫學研究,放射科將佔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幾年後,學有所成的杜持禮受到了國內醫學界的關注,他先後在北平協和、唐山開灤、天津天和、恩光、公立結核、中紡、一中心、公安醫院等,只要有放射科的地方,就少不了放射學專家杜持禮的名字。
放射醫學專業創建人
新中國成立後,杜持禮潛心於放射學技術領域,努力將協和醫院先進的放射診斷技術傳授給本市各醫院。他在第一結核病防治院工作時,首先將支氣管造影技術應用於肺科疾病的診斷。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杜持禮成功地診斷了三百餘例患者,並做了認真科學的總結。他撰寫了《有關支氣管造影的幾個問題》一文,發表在1956年的中華放射學雜志上,對此項技術在國內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隨著心血管技術的發展,第一結核病防治院在結合內、外科的基礎上,又開展了心髒內、外科放射診斷技術。開展心血管造影,首先要引進心血管造影設備——大型X光機。杜持禮當時擔任放射科主任職務,他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技術資料,親自到河北省醫院考察學習心血管造影技術及大型X光機的使用,在他的論證、考察和推薦下,第一結核病防治院引進了大型X光機,並於1965年開展起心血管造影術。
杜持禮還為我國放射醫學培養了大批的專業技術骨乾。抗美援朝期間,他主動請纓參加醫療隊,救治傷員之餘還在中朝邊境延吉市成立了X光訓練班,積極編寫教材,親自講課,為部隊培養了一批放射專業人纔。1958年杜持禮積極組織、籌建了天津市醫學放射專科學校,培養出近百名放射專業醫師,成為本市放射醫學的骨乾隊伍。1975年天津市衛生局成立放射診斷班,在和平醫學院辦學,杜持禮親自負責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邀請市各醫院放射醫學專業醫師講課,為本市各醫院培養了大批放射專業的新生力量。
杜持禮不但通曉放射醫學理論,專業造詣深厚,還有極其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他撰寫的《支氣管造影復習》《深部X光治療與鐵制劑治療的影響》《膈肌結核病》《肺中何傑金氏病》等論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性格像個『老中醫』
從老協和畢業的名醫們,接受西式教育,又大多有出國留學深造的經歷,所以這些醫生們在生活上也大都新潮。很多醫生平時穿西裝、吃西餐,閑暇時打網球、跳交誼舞,聽西洋樂,非常講究生活品質。但真正的『少爺』杜持禮,在生活中卻一點兒也不新潮。
1956年,醫學專家評級,天津的十位最知名專家評一級,杜持禮被評二級,工資標准每月450元。『父親當時的收入比較高,我家人口又少,人均收入近百元。但父親並不浪費,他習慣了儉朴的生活。醫院裡面有的工友生活困難,向我父親借錢,父親從來沒有拒絕過。後來我到醫院去,我父親幫助過的工友們提起這些事還很激動。』他為人低調,性格溫和,不講吃穿。杜有威指著父親的照片說:『人們都說父親一點也不像西醫大夫,看他穿衣做派倒像個老中醫。』
杜有威說,父親脾氣很好,對孩子很少有嚴厲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對子女。『父親常說,學好本領,走遍天下,白天不怕人來借,夜晚不怕賊來偷。他讓我們好好學習,「文革」後恢復高考,我積極參加考試的時候,父親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他對我們熱衷求學是非常支持的。』
杜持禮的家庭非常和睦,那一年,杜持禮去參加同學林必錦的婚禮,婚禮上他被美麗大方的伴娘吸引,就讓林必錦一定要幫他搭橋牽線。原來這位漂亮的顧小姐正是林太太的同學,出身於無錫書香世家,父親還曾留學英國。在林必錦夫婦的極力撮合下,杜持禮終於和顧小姐喜結連理。五大道博物館收藏了一張杜持禮與妻子的照片,這一對『纔子佳人』每每讓參觀的游客艷羡不已。
河北路253號
杜持禮舊居
特點:羅爾夫·蓋苓設計並督造施工。磚木結構三層樓房,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頂部有平臺,帶女兒牆,一樓為混水牆,有水泥磨面和疙瘩面兩種。二、三樓為清水磚牆,木質門窗,三槽窗,外有百葉窗。房間高達4米,室內有方形燈光灰線,木質掛鏡線。
杜持禮
(1913-1984)天津市人,九三學社社員。1938年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著名醫學放射學專家,我國放射醫學專業創建人之一。曾歷任天津放射學科協會理事、中華放射學雜志編委、天津市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主任醫師。天津市第五至第十屆人大代表。
專家支持金彭育本版撰文記者馬櫻健
下期關注
河北路275號
王益孫舊居
聲 明
本版稿件僅介紹建築物所涉及人文內容,不作為房屋產權歸屬依據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