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修身齊家
王廷魁早年喪父,青年喪兄,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生活重擔。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他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以寬闊的胸襟應對人生,始終未間斷修煉太極拳。那時,他不能公開收徒帶弟子,但仍有一些喜歡太極拳的鄉間親友偷偷地跟他學。
王廷魁終生保持著樂觀、豁達、平和心態,粗茶淡飯,起居有常,從不沾煙酒,喜歡過平淡生活,視助人為樂為美德。盡管家境不寬裕,仍時常接濟困難鄰裡。在生活艱難的歲月裡,他和母親還收養了被人遺棄的殘疾孤兒『傻大爺』,直至為其養老送終,被鄉親們傳為佳話。他生活在舊社會,在苦難中了解了共產黨、八路軍。特別是當他結識了中共天津地下黨員劉玉書先生和其親友羅振生先生後,更加同情革命。天津解放前夕,在黨遇到困難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從北倉把家裡的口糧悄悄地運往老城廂區北門裡府署街59號後院,解決了地下黨的燃眉之急。在國民黨反動派橫行的白色恐怖時期,當國民黨便衣持槍追殺八路軍地下工作人員時,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北倉老宅保護了黨的人。天津解放後,曾在解放天津前領著廷魁的兒子以遊玩為掩護,偵察國民黨守城軍隊火力情況的地下黨員劉玉書,專程來到北倉村,向村乾部講述了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1956年,王廷魁停商務農。聽從生產隊的安排,十分敬業地乾好每一項工作。在他60多歲時,還和生產隊的青壯年們一樣出工乾活。下水插秧,耪地秋收,挖溝挑渠,外出河工。白天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晚間全神貫注地練太極拳。他常說,越累越要在睡覺前堅持打完太極拳。只有徹底疏筋活血,纔能緩解一天的疲勞,得到充分休息。
王廷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著鮮明的做人做事准則,在是非面前,對子女從不牽就和讓步。1960年冬的一天,繼中跟父親一起去買糧,回來一稱,多了16斤半秈米。那時正值度荒時期,他們家是天天挖野菜、撿白菜幫子也沒有填飽過全家人的肚子。面對這不期而至的秈米,廷魁卻毫不猶豫地說:『繼中,這米可不能留,快給糧店送去!』父命如山。繼中立即背起米向糧店跑去,雖然已經餓得頭發昏、腿發軟、兩眼直冒金花,但還是將多出的米送還了糧店。他寧肯全家餓肚子,也要讓孩子做老實人,使孩子們真正懂得了做老實人和品德高尚的分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黨和政府復議,撤銷了王廷魁在土改時被錯劃的富農出身和成分,將他的出身、成分定為上中農,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王廷魁還酷愛書法,一生與翰墨結下了不解之緣。能寫一手漂亮的柳體字。他書寫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被晚輩珍藏。為教育子女勤儉廉潔,他特意書寫了:『豪華風何時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和『謙儉勞為立身之本,驕奢逸為立身之戒,其中戒奢尤為重要,時刻勿忘儉朴本色,勤能補拙,儉以養廉』貼在牆上,給子女以警示。晚年,他一再告誡兒女:『老王家決不能出貪官!』
在他的培養下,十一個子女中有6名國家乾部,分別擔任校長、處長、廠長、科長等職務,其中教授2人,高級講師、注冊會計師、工程師、技術員各1人。還培養出了一位當代著名書畫家、詩人王超。
其四子王繼中,又隨趙堡太極第十一代傳人宋蘊華繼續修練太極,為趙堡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被美國國際太極易拳道總會聘為顧問。北辰區政協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