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1至7月,31個農村示范工業園區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實現稅收40億元,帶動12萬人就業
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55萬畝,年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40餘萬農民致富
建成16個示范小城鎮試點23萬農民遷入新居
天津北方網訊:昔日津郊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土裡刨食,如今越來越多農民享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等多種保障來源而成為“四金農民”;一批批世代居住在低矮平房的農民搬進了嶄新樓房,享受著和城市市民一樣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農民依靠大棚提高了種植效益,收入是以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農村,不一樣的農民,不一樣的生活。
百姓生活緣何發生了如此歷史性變化?
連日來,記者深入各區縣實地采訪找尋答案,所看所聽所感,真切感受到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連續4年開展了“互看互比互學”活動,依靠農村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給區縣發展帶來的活力,給區縣百姓帶來的實惠——

工業示范園區:7個月創產值800億
走進綠樹成蔭的西青區汽車工業區,感受這裡更像一個花園。園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園區建成標准廠房24.9萬平方米,完成綠化達45.02萬平方米。園區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多達11個,預計年底入駐企業超過50家。園區負責人說:“園區發展快與市、區提供的扶持政策措施及時到位有關。”
在本市北辰、武清、寶坻等地采訪時,記者也了解到,為加快發展農村示范工業園區建設,本市相關部門簡化辦事程序,提供優質服務,針對園區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各區縣實行項目跟蹤包項等措施,幫助解決審批備案、規劃調整、土地供給、財稅政策落實、投融資服務、招商引資等問題,使園區發展全面提速。
市農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31個農村示范工業園區起步區已基本完成,拓展區建設全面啟動,累計簽約項目1212個,在建項目345個,竣工554個,完成固定資產投入達764億元。僅今年1至7月,31個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實現稅收40億元,並帶動了12萬人就業。

農業產業園區:農民收入增幾十倍
“一畝菜等於十畝糧,一畝花等於十畝菜,一畝菇等於十畝花。”這是連日來記者在津郊農民家采訪時,聽到農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在靜海林海循環經濟區食用菌基地,利用二代日光溫室栽蘑菇致富起來的農民馮壽雲興奮地告訴記者:“在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我們種植一畝香菇1年的收入兩三萬元,相當於過去種糧食的幾十倍!”
“農業園區化生產,與傳統農業相比,農業產業園區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分別平均提高3倍以上。目前,全市已建成2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60個現代畜牧養殖園區和41個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已累計建成設施農業55萬畝,年產值達6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40多萬農民致富。到今年年底前,本市新建40萬畝高標准設施農業將全部完成,現代畜牧養殖園區和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將分別達到100個和55個。”市農委主任張國慶說。

居住社區建設:讓23萬農民遷新居
本市通過“宅基地換房”等措施推進農村居住社區建設,加快了小城鎮建設進程,較大范圍地改善了本市農民的居住環境,同時為區縣經濟建設和發展騰出了空間,實現了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協調促進。已成規模的東麗區華明示范鎮建設,讓4.2萬農民搬進新樓房、140公頃土地復墾,建成農業示范園、20億資金湧進工業園區聚集效應初現。
記者昨天在東麗區軍糧城新市鎮的農村居住社區施工現場看到,該項目一期工程40棟樓已全部封頂,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在工程現場督查工程建設的李經理說:“這裡是全市規劃面積最大的新市鎮,將安置軍糧城街、新立街、無瑕街、?六橋鄉38個村的8萬農民入住。社區裡學校、衛生服務中心等公用設施齊全,農民在這裡會享受和城市裡一樣的生活環境。”
“目前,本市已啟動四批共47個試點示范小城鎮建設,累計建成16個示范小城鎮試點,建設面積1250萬平方米,已有23萬農民遷入新的小城鎮居住。”市農委主任張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