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總體目標
綜合配套改革向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和示範作用進一步增強。在創新現代金融服務、提升保稅港區功能、完善土地管理方式、激發和增強自主研發活力、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轉變政府職能、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和長效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率先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本市出臺了《天津市體制改革“十二五”規劃》,該《規劃》根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關於開展全市“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編制,是指導和推進今後五年天津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部署。
“十一五”開局,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爲標誌,天津體制改革進入到新的階段並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改革創新實現重大突破;涉外經濟體制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改革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更加深入;社會領域改革顯著加快;城鄉規劃管理體制、示範小城鎮和“三改一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全市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綜合配套改革向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和示範作用進一步增強。在創新現代金融服務、提升保稅港區功能、完善土地管理方式、激發和增強自主研發活力、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轉變政府職能、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和長效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率先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11個方面:
深化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爲全國改革發展提供示範。圍繞濱海新區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東疆保稅港區管理和中新生態城開發建設模式,強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爲建設成爲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提供強大動力。
深化企業改革,着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以深化企業改革、打破行政和行業壟斷、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爲重點,放開市場,引入競爭,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場環境。加快規範國有資產監管與流轉,完善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政策。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創新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構建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國家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結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適應市場化要求的科技運行、管理和創新體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提高經濟調節能力和市場監管水平。
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增強對外開放門戶作用,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加快優化外貿結構,鼓勵企業對外投資。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創新東疆保稅港區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疊加效應,形成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格局。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業務和防範金融風險、健全創新型市場體系、深化金融對外開放、建設金融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和促進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作用,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建設,增強服務輻射作用,爲全國金融改革創新提供示範。
深化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增強政府對土地供應的調控能力。創新土地利用方式、完善集體土地流轉制度和耕地保護制度,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考覈辦法,完善土地徵收與補償機制,形成耕地得到切實保護、土地資產效益得到切實發揮的節約集約用地新格局。
深化節能環保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着力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健全促進節能降耗和能源高效利用的機制、加快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和推進價格改革,爲促進節能環保提供製度保障。
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加快小城鎮“三改一化”試點、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市場化改革,加快破除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構建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
深化社會領域改革,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示範區建設,着力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創新文化投融資體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適應羣衆文化需求新變化,增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不斷提升天津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打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攻堅戰。記者 陳璠 見習記者李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