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又是一年歲末時。
這一年,在津沽大地上,處處彰顯着現代大都市改革創新,開發開放,拼搏進取的精神。
這一年,從樓宇林立的中心城區,到綠樹成蔭的涉農區縣,從農業、工業到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活動高潮迭起,大項目好項目建設熱火朝天。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本市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樓宇經濟,紮實推動農村農民居住社區、示範工業園區、設施農業產業園區“三區”聯動建設,培育更多的強區強縣強鎮,形成各區縣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天津,在“十二五”宏偉藍圖開局之年精心書寫了一篇統籌城鄉發展的宏偉壯麗篇章。
中心城區
——高端服務業和“立起來的開發區”
中心城區位置優越,對促進城市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坐擁良好區位優勢的天津各中心城區積極搶抓機遇,把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作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堅持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着力提高投資強度,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出效益,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位於海河岸邊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是和平區精心培育的市級重大服務業項目,隨着這座全市目前最高建築“津塔”的落成,將有超過700家金融、地區總部等服務型企業入駐。
一年裏,中心城區不斷完善規劃佈局,優化發展環境,擴大招商引資,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打造新亮點,加快建設服務業示範區、聚集區和特色街區,大力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新興服務業,重點培育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創意、商貿會展、商務旅遊、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推動服務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更大發展。
在加快服務業發展過程中,最具亮點的要算如火如荼的樓宇經濟了。
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尉永久介紹說,“樓宇經濟是一種‘隱藏’在商務樓中的新經濟形態,佔地少、無污染、效益好,能夠較快集聚一大批業態先進的企業和機構而產生稅源,非常適合大城市中心區發展。市委、市政府把大力發展樓宇經濟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舉措,以此迅速壯大中心城區實力,拓展區縣發展空間,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促進中心城區加快發展樓宇經濟的若干意見》,啓動第一批94個市政府重點支持的億元樓宇項目。市內各區抓住機遇,招數頻出,採取責任包樓、政策優先、騰籠換鳥、雙軌融合等多種措施,大力引進總部機構、軟件外包、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等高端服務業態,着力打造一批稅收過億的“億元樓”。
短短一年間,海航集團天津總部、百度天津地區營銷中心、天津海爾房地產、北方五金機電城有限公司以及玉柴動力、娃哈哈、蒙牛等一批大公司、大企業的區域總部和結算中心及高端業態企業、機構紛紛搶灘落戶津門,一批經過精心打造的金融商務樓、物流商貿樓、科技創新樓、創意產業樓等特色樓宇脫穎而出。
預計到年底,94個樓宇新引進企業超過2200家,樓宇入駐企業總數超過6500家,同比增長48%;全年稅收有望突破百億元大關;有32個樓宇將提前實現“億元樓”目標。商貿樓宇呈現出的突飛猛進發展趨勢,標誌着具有大都市氣魄、擁有國際服務水準的天津中心城區投資發展環境逐步形成,被譽爲“立起來的開發區”的樓宇經濟初具規模。
涉農區縣——
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
面對農村新形勢、新問題,如何推動農業和農村加快轉型發展,成爲當前“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
涉農區縣空間廣闊,潛力巨大,蘊藏着極大的後勁,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站在新起點上提出的農村居住社區、示範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聯動建設的戰略,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致富增收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走進津郊,記者發現各區縣均以示範小城鎮建設爲龍頭,在推進農村“三區”聯動發展方面,紛紛比學趕幫,創先爭優。
作爲全市規劃最大的示範鎮項目,東麗區軍糧城示範鎮不僅建設進展快,規範標準也高,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現代化高層住宅樓,將安置當地37個行政村的8萬名村民,還興建了休閒廣場、商場、文化中心、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站、公交車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屆時將成爲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新興城市功能區。
津南區小站鎮充分利用示範工業園區這一平臺,吸引了歐美、韓國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區在內的104家企業入駐;外商投資額超過三億美元,形成以電子、機械裝備製造、新型材料爲主體的各種產業,極大地壯大了區域綜合經濟實力。
經過各區縣的加快建設,本市農村“三區”聯動取得明顯進展。截至10月,農村居住社區方面,已啓動四批共47個試點,涉及100萬農民,規劃建設農民安置用房和配套公建共5000萬平方米,已有20萬農民率先遷入小城鎮居住。示範工業園區方面,31個園區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拓展區建設全面啓動,已累計簽約項目1306個,開工項目99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8億元。已竣工投產項目400個,完成工業總產值864億元,實現稅收32億元。農業產業園區方面,到年底將累計建成集中連片的種植業設施45萬畝,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00個現代畜牧養殖園區和50個優勢水產品養殖示範園區。
令人欣喜的是,本市建設示範小城鎮和示範工業園區,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探索了一條不減少耕地、又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路子,爲發展拓展了空間。同時,農業園區化生產使農業效益大幅度提高。據調查,與傳統農業相比,農業產業園區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分別平均提高3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三區”聯動建設,統一規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注重綠化、美化,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環境髒亂差的狀況。如華明鎮結合原有溼地,規劃了街心公園和湖面,保留了數千株樹木,形成了純粹的自然景觀和良性循環的生態圈。
最讓農民滿意的是,他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都實現了向城市化的轉變,搬進設施完善、服務配套的樓房,在示範工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園區就業,納入了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部分農民還擁有了經營用房,實現了安居、樂業、有保障。用農民自己的話說,叫做“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本報記者何會文實習生佟迎賓本報記者傅桂鋼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