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天津市科技獎勵大會獲悉,獲得2011年度本市科學技術獎的239個項目,有50%的成果直接惠及民生。這些最新科技,涉及衣、食、住、行、醫療衛生、環保、新能源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除少數屬基礎研究領域外,絕大部分已實現產業化,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截至目前,已實現新增利潤19.9億元,稅收9.8億元,創匯3032萬美元,申請專利563項,大幅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數。
科技進步是提升百姓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本市科技系統把更多的資金和人員向民生科技領域傾斜,不斷加強事關羣衆健康、公共安全、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力度,啓動實施了“抗癌重大專項攻關計劃”,組建了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目前,本市在食品質量安全監控、血液病治療、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技術在全國乃至國際領先,在黃瓜、菜花、雜交粳稻等育種和奶牛品種選育等技術上居國內領先地位。
本次獲獎項目中,“黃瓜良種產業升級技術研究與應用”、“高抗條紋葉枯病優質高產糯稻新品種津糯1號選育與應用”等項目切實提升了市民的“菜籃子”質量;“數字安防核心產品開發及產業化”、“智能電梯系統核心控制裝置的研製與產品開發”等項目讓百姓居住更加舒適安心;此外,“益腎填精法治療小兒腦病的研究”、“幾種重要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健康效應”等多領域的新成果也在更大範圍內改善了居民生活。 (記者馬庚申)
“益腎填精法”治兒童腦病
在多個國家推廣應用
小兒癲癇、多動症、兒童鉛中毒是兒科常見病,往往造成兒童腦功能受損和認知損害,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多動、衝動等,甚至可能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發生。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的“‘益腎填精法’治療小兒腦病的研究”項目,率先提出“腎精虧虛”爲小兒腦病伴認知障礙的基本致病機理,研製了熄風膠囊等方藥,更好保障兒童身心健康。該項目獲得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國小兒癲癇患病率爲3‰至6‰,其中40%至50%伴有認知障礙;兒童多動症發病率爲4%至9%,臨牀以認知障礙爲主要表現;兒童鉛中毒發生率爲20%至40%,鉛的嗜神經毒性引起的認知障礙是突出問題。根據該項目研究成果,“益腎填精”應作爲小兒腦病伴認知障礙的基本治療方法。
專家們在臨牀採用該方法治療小兒癲癇、多動症、鉛中毒等小兒腦病十餘年來,不僅能有效控制或減輕疾病的症狀,還顯著改善了孩子的認知功能。該項目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等省市多家醫院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推廣應用,專科年門診量已達14000餘人次,不僅保障了孩子健康成長,還大幅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微量營養素有益健康
蔬菜維生素可抑制肺癌細胞增殖
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由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等部門完成的“幾種重要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健康效應”項目,深入研究了鋅、銅、硒,維生素A、維生素E、葉酸等重要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在改善記憶、預防癌症、促進胚胎骨發育和早產等方面的健康效應,更好地呵護百姓健康。該項目獲得了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微量營養素失衡甚至缺乏,正成爲阻礙羣衆營養健康的突出問題,並與癌症、糖尿病、記憶力減退等疾病有着一定關係。該項目利用現代營養學、流行病學、細胞生物學等先進技術,發現蔬菜和維生素可抑制人肺癌細胞增殖;發現了食管癌高發區飲食存在促癌因素,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或硒、鋅可逆轉該作用;揭示了鋅缺乏是導致人體認知損傷的重要機制,研製了可顯著改善兒童及老年人學習記憶能力的營養製劑;發現鋅缺乏和過量均影響胚胎肢體骨發育;發現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血糖指數、血糖負荷呈負相關。
目前,該項目成果已被天津市養老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等單位用於相關人羣的疾病治療、營養干預、營養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津產黃瓜新品
豐富百姓餐桌
黃瓜是深受百姓喜愛的瓜果。由天津科潤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黃瓜良種產業升級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選育出我國首個集優質、高產、廣適、多抗特性於一體的設施黃瓜專用新品種“津優35號”,研發了黃瓜種子純度分子檢測技術體系,填補了國內空白,促進了我國溫室黃瓜品種的換代,讓市民餐桌更加豐富、安全。該項目獲得了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我國是世界上黃瓜栽培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國家,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分別佔世界的65%和59%。然而,雖然我國是黃瓜生產大國,卻不是強國,在產品整齊度、外觀、營養品質等指標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該項目篩選出了國內首批極耐弱光的育種材料,並選育出了黃瓜新品種“津優35號”,促進了我國設施栽培種植結構調整和品種更新換代。
由於新品種種性好,不使用增瓜靈、膨大劑等化學制劑,具有較強的抗多種病害能力,可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數量,有益於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新品種現已推廣到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8年至2010年累計推廣130.8萬畝,實現產值392.4億元,新增效益34.7億元。
市民吃菜更安心
蔬菜用上“電子身份證”
由市蔬菜技術推廣站等部門完成的“天津市無公害蔬菜產品‘電子身份證’的建立與示範”項目,創建了天津市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了從蔬菜安全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的“身份證”管理體系,實現“條碼菜”上市銷售,讓百姓吃菜更安心。該項目獲得了2011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該項目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作爲追溯碼,集成國際通用的兩種編碼技術進行二次加密,生成二維加密條碼,達到防僞和監管功能,保證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政府監管環節間的信息完整傳遞,提高了無公害蔬菜生產者的安全責任意識,真正做到源頭控制。在發生蔬菜產品安全事件時,可根據追溯信息,迅速切斷來源,實現產品及時召回,減少危害發生,實現對違法者的責任追究,保證公衆身體健康,促進蔬菜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消費者購買發個短信,便可查詢無公害蔬菜的產、供、銷全程信息,真正做到一目瞭然。
目前,該項目已在全市11個蔬菜產區建設無公害蔬菜追溯基地48個,42家企業和合作組織安裝應用了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在4家超市上市銷售“身份證”蔬菜。兩年來,共推廣85460畝,生產無公害蔬菜36375.19萬公斤,新增經濟效益5874.52萬元。(記者馬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