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汽油最近成爲廣大車主們關注的熱點,繼在西南地區爆發令人關注的“顏色門”事件後,日前香港媒體又報道稱“內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汽油品質問題一下子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合肥有關專家5日表示,目前本地車市尚無案可查,但是不少消費者還是不太放心,認爲需要國家權威部門站出來公開檢測並公佈結果。
01
車主對汽油質量集體質疑
香港環境專家表示,內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硫燃燒後會成爲二氧化硫,可破壞環境及損害人體,例如引發支氣管病,或者令哮喘病發作。
昨日,談及汽油質量問題,在清溪路加完油的車主唐先生憤憤地表示,“要是真的話,能別這麼坑自己人不?”每次去加油,加油站都讓唐先生買一種汽油清潔劑,說是能提高燃油效率,唐先生認爲油企先把汽油品質保證好纔是對消費者負責的根本所在。
“不要就知道漲價。”唐先生認爲,國內汽油本身價格就高,如果質量又不好,讓開車的人心裏真是堵得慌。
有更多的車主在網上通過微博提出自己對汽油質量的質疑和不滿。“地溝油害人就算了,93號汽油也害人啊?”合肥有車主留言說,去4S店老是說什麼清洗油路、噴油嘴還有油箱,現在又叫我換火花塞呢,也不知道是不是油品不好導致的,政府部門站出來給說法。
02
含硫量高污染大氣弊病多
汽油裏含硫量過高有什麼影響?含硫量的多少普通人能否感受到?“汽油中如果含硫量太大當然能夠感受得到,變成二氧化硫後它會傷害我們的呼吸道。”合肥工業大學礦物材料專家陳教授表示,最大的問題是這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中會形成顆粒物,也就是最近常被提到的PM2.5,會造成空氣能見度非常差,吸入身體後會造成長期的損害;另外容易造成霧霾的天氣,所以最近各地都在治理PM2.5。
市場上燃油質量的難以鑑別,缺乏透明化的行業監管機制,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麻煩,而且也讓人們對石油行業的質量控制產生了疑問。現在國家對汽車和燃油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於燃油生產企業來說是一次提升自己產品質量和自身形象的好機會,這不僅需要企業的自律,更需要監管部門的嚴格管理。
03
國內外油品標準並不一樣
據相關環保專家介紹,硫含量是燃油的標誌性指標,中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的油品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歐Ⅳ標準中對硫含量的要求是不大於0.005%(質量分數),但國內大部分地區使用的油品標準要遠遠高於這一數值。而在排放標準方面,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執行國III排放標準,部分地區執行國V標準,對硫含量的要求是不高於150ppm,而香港方面開始從歐IV至歐V過渡,汽油含硫量爲50-10ppm。
環保專家表示,由於排放標準存在3-15倍差距,加上汽車本身存在不同車型加錯誤類型汽油的可能,這或許是導致出現“內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說法的原因。
安徽省汽車工業協會會長樑華平告訴記者,國內與國外的油品有不同的標準,而排放也有不同的標準,對於“內地汽油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的說法要看統計數據的來源,目前因爲不知道統計方法,不好做太多的評價,不過據他了解,安徽包括合肥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檢測情況發生。
04
汽油質量不能油企說了算
雲南、貴州、廣西等地近日連續發生加油後汽車無法啓動、車身不斷“發抖”的故障,這一現象被稱之爲“熄火門”,那麼這一現象是不是與含硫量有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汽油的含硫量的影響主要是對汽車而言,汽油的含硫量是否對汽車熄火有影響並不能直接進行判斷。
就在去年國務院公佈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加快提升車用燃油品質”被列爲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保障。不過,我國油品質量標準一直落後於汽車排放標準,歸根結底是因爲油品質量的升級一拖再拖,遲遲不到位。
現在,不少車主的感覺是市場上油品難以完全放心,價格卻越來越高,汽油質量不能由大型油企說了算。可喜的是,汽油質量問題已經引起一些兩會代表委員的高度重視,有代表就呼籲政府應嚴查問題汽油,絕不允許問題汽油給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隱患。
05
國內汽油脫硫技術有待提高
合肥工業大學的陳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內地對於汽油含硫量檢測主要利用一種燃燈法的原理,通過專門的石油質量檢測儀器測試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由於對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脫硫技術要求很高,而且所投入的成本也相當高,所以一些煉油廠爲節約成本會減少脫硫程序。”
“對於這個數據,覺得有點值得商榷了吧。”陳教授補充說,他並不是十分贊同香港媒體報道關於內地汽油含硫量比香港高出35-50倍的說法,因爲汽油含硫量高得太離譜的話是不可能通過國家質量檢測標準的,更不可能在市場上流通。
“從另一方面,能提醒大家來關注汽油質量,目前國內在脫硫技術方面確實還需要提高,”